2)第七百九十九章 中国的事情关你啥事_大国重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成本能够控制在每吨800美元的水平上,比国际同行现行的约1000美元的成本降低了20%。田雄哲也每天早上到办公室的时候都要看一看国际市场油价,没有人比他更盼望油价上升。只要油价上升到每桶60美元的水平,他的工艺就具有了与炼化成品油相竞争的资格。

  与加勒德向布拉德曼说过的道理一样,有些国家引进煤制油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考虑其与石油炼化之间的价格差异,还要考虑增加一种成品油来源所带来的能源安全收益,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与欧佩克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这些方面考虑,每吨800美元的煤制油是有一定经济性的。

  随着煤制油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尾声,池谷制作所的股东们心里也燃起了一些希望,或者说是一些野望。他们盼着煤制油工艺能够给池谷带来一些利好消息,从而让池谷的股票跃上一个新台阶。由于公司内部的消息被有心人不断地泄露出去,池谷的股票已经保持了近一年持续上涨的态势。

  所有的这一切,在来自于中国的一篇新闻报道被日本本地媒体转载之后,便发生了逆转。过去两周时间里,池谷的股票跌落了近两成,资本市场纷纷对池谷制作所提出质询,希望池谷制作所的高层出来对此事发生评论,说明中国人的技术突破对池谷制作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池谷又有什么办法来应对。不少股东手里握着股票,没想好是不是要抛售出去,因为煤制油这项技术还是比较复杂的,寻常人弄不清楚中国技术和池谷技术到底有什么冲突。

  田雄哲也是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其实早在一两年前,他就已经关注到中国同行在这个领域里的进展,因为中方所开发出来的新技术,都是要及时申请专利的,田雄哲也只要关注相关专利的申请情况,就能够判断出对方走到哪一步了。

  从中国同行申请的专利来看,田雄哲也知道池谷的动作有些慢了,中国人已经走在了池谷的前面。池谷制作所的技术积累是比中国企业要深厚的,但这些年中国人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再加上自主研发,已经追上来了,跟在池谷制作所的背后也就是几步远的地方。

  在煤制油这个项目上,中方的投入比池谷制作所多了好几倍,这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上,还体现在人力的投入上。中国装备工业公司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攻关,调集了十几家大型石油化工装备企业以及数十家化工设计院、高校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分工协作,全力推进。而池谷制作所能够调动的仅仅是自己的技术力量,再加上少量的外包协作。

  工业这种事情,既不是很容易,也不是很难。

  说它不容易,是因为需要做的事情少一件都不行,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