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四章 果然有收获_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允许开办学堂讲课的,这让许衡异常的气愤,给张文谦和窦默等人写去了信函。

  在得知朝中局势之后,许衡沉默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罗素林带着窦默的信函,前往怀庆路许衡的家中,力邀许衡到四川成都,当然罗素林的话语没有太大的作用,关键还是窦默的信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说郭守敬,本就是刘秉忠的学生,一心扑在了天文水利等事情上面,尚未进入到蒙古朝廷,佟卫华带着刘秉忠的信函,前往顺德府邢台县,很快就找到了郭守敬,老师相邀,郭守敬肯定是毫不犹豫前往的。

  婚礼所有仪式结束,吴邵刚没有歇息,马上开始署理政务。

  如何安排许衡与郭守敬两人,吴邵刚早就有思考。

  制置使衙门,会客室。

  郝经、李思琪、张炳辉、黄家明、曹文刚、张柔、张弘略、张弘范等人悉数在这里等候,加上许衡以及郭守敬两人,可谓是人才济济。

  吴邵刚进入会客室的时候,主动抱拳给众人行礼,所有人也站起身来,给吴邵刚行礼。

  会客室的气氛很是融洽,这让许衡略微有些触动。

  “盛夏季节,许衡先生和郭守敬先生来到了四川成都,犹如一股凉风,沁人心脾啊。”

  许衡与郭守敬两人连忙再次站起身来行礼。

  吴邵刚笑着挥挥手,再次开口。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一个读书人追求之最高境界,不过如何能够达到这个目的,那就需要智慧之人前面引导了,许先生致力于品行高洁,开课授业,学生遍布天下,令人崇敬,纵览我大宋之天下,世风日下,不管是朝堂之上,还是旷野之间,范文正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行,几乎是荡然无存,而儒家之以义为本、重义轻利之精髓,更是难以有立身之地,这不能不说是我大宋朝廷之悲哀。”

  “我辈生于这个时代,扭转逐渐颓废的世风,责无旁贷,若是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对不起的不仅仅是自身,更是对不起我们之后辈,为我们的后辈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世间,让他们致力于家国之强盛,让他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万世永昌,更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授道解惑之事业,我是门外汉,日后就请许先生多多操心了,不过我这个门外汉,也有几句话,不吐不快。”

  “学业之百家争鸣,这是正常之情况,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今日看来,都是有一些不妥的,我虽未经历科举考试,但对儒学、道学、法学甚至是墨家学说,都是有一点点的染指,儒学博大精深,非我能够参悟,其涵盖之思想,涉猎之广泛,的确是优于其他学术的,但不能够说其他学说一无是处,每一门的学术,都有其精髓的地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