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八章 开封府规划_南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量有功名的读书人,也朝着开封府城云集,他们纷纷报名,参加改名为开封学府的招生考试,甚至有不少的读书人,直接去求见大学士窦默,以展现自身的才华。

  爱才的窦默。没有拒绝这些读书人的求见,一时间开封学府热闹非凡,成为了读书人聚集的地方,窦默更是成为了读书人崇敬的先生。

  开封学府亦进行了调整,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太学,相当于领导干部培训中心,凡是进入太学读书的学生,学制为两年,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在魏王府或者是开封府衙做事情,两年学制结束之后,直接进入到府衙或者州衙做官,成为知府知州的主要辅佐官员,也有部分太学的学生,直接出任县令,而能够进入太学读书的学生,一般都是进士和举人出身的有功名的读书人,或者是制置使衙门举荐的官吏。

  另外一个部分为学府,主要承担教谕读书人的责任,进入学府读书的人,不一定有功名,但只要通过了学府每三年举行的考试,就可以进入太学读书了。

  进入太学读书之人,需要参加专门的测试,进入府学读书之人,则需要通过考试。

  说到底,开封学府,已经承担了为各地输送人才以及培养人才的责任。

  这期间,吴邵刚亲自提议的开封讲武堂也成立了。

  开封讲武堂也是学府,只不过进入这里学习的,全部都是军中的军官或者军士。

  开封讲武堂大学士由吴邵刚亲自兼任,这一下提升了讲武堂的地位,也让众人知晓了魏王殿下异常重视讲武堂。

  军中统领以上军官,轮流到讲武堂去授课,参与讲武堂学习的,上至统领,下至寻常的军士,凡是在军中有不错表现之人,都会被举荐到讲武堂参加学习。

  讲武堂编撰的教材,属于绝密,不允许泄漏出去,每个参与学习之人,只能够凭着头脑记忆,而那些编撰出来的教材,也是通俗易懂的,毕竟进入讲武堂学习之军官军士,没有多少的学识,甚至有很多人不识字。

  二月初,开封学府大学士窦默提出建议,魏王府可以进行科举考试,以招募天下人才,这个建议,得到了王府长史李庭芝的支持,也得到了副史郝经、刘秉忠、张文谦的支持,他们都认为,魏王可临机专断,也就可以开设科举考试,吸纳更多的人才。

  吴邵刚准了窦默的这个建议。

  让吴邵刚想不到的,窦默接下来就提出来了,可以在五月组织第一次的进士科的考试,地点就在开封府城,凡是有举人功名之读书人,都可以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同时在八月组织开封府第一次的府试,其余地方也应该在八月或者九月,举行乡试或者府试。

  进士科的考试自不用说,考中了就是举人,而乡试或者府试,考中之后就是举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