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4章:喜讯传来_抗日之无敌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包亮的机器在展览会上大放异彩重挫鹰国人克里斯的威风之时,远在京都的苏阳再次收到了一个令他惊喜的消息那就是轻铁轨的建设取得了举重若轻的成就。

  我方日新月异的改革之初,国内的消费流量也是日益增加,加上各种道路的建设材料也需要不断的外运,使得我方国内对交通条件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虽然之前全国各地之间本就有较为成熟的道路链接,但是在大规模的需求量下,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说实话我方的运输能力一直都非常的有限,毕竟我方太大了,军事、民生、货运等等都使得道路的承运能力到达了一个极限。

  在我方平定之初,修路就一直是苏阳标注的重点工程,但怎么修,修什么路却一直都是个问题。

  修水泥路太所需要的时间太过漫长,并且成本也是相当的大,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最终,苏阳和道路部长经过仔细讨论之后,才敲定了用轻便铁路连接全国交通的方案。

  轻轨铁路的核心就在于轻,它虽然仍像传统那样,使用连,根铁轨,但材料却并不需要传统铁路那样粗,壮,降低了材料要求也就代表着降低了成本。

  轻轨铁路的出现大大的减轻了水泥道路的负担,第一条轻轨铁路的服务的是煤炭与铁矿,煤与铁永远都是相辅相成的,煤来炼铁,铁来造路。

  当然这连接经济命脉的轻轨铁路,也是目前为止第一条由我方投资,我方人设计建造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具有自主创新权的铁路。

  而建设这条铁路的人叫做海贵森,中原郑州济源人,十九世纪初赴鹰国留学,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当年那位享誉世界的铁路设计师詹天右正是同班同学。

  几年前,苏阳在湖北宣化炼铁厂考察,当时宣化炼铁厂的总工程师是一名外国人,海贵森便做了苏阳翻译,于是海贵森便走入了苏阳的实现,所谓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这话是有几分道理的。

  在苏阳决心大搞现代化的时候,就迅速意识到交通这个问题,国内在这方面的人才少之又少,苏阳很快便想到了海贵森,而海贵森果然不辱使命,不到一年,便设计完成了我方第一条轻铁轨铁路。

  常言说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阳清醒的意识到,近代的我方对西方国家的认识一向都有些懵懂,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大清帝国浩浩荡荡的开展的那一场洋务运动就可见一斑。当年的大清帝国大力发展军用工业,却忽略了民用工业的重要性,所以北洋海军在定远舰沉没的那一刻,大清帝国的强国之梦便瞬间崩塌了。

  甲午海战之后,总算有有识之人意识到了实业的重要性,于是振兴实业的口号便吵了出来:“立国之本,不再兵也!”

  乍一听这话好像有那么几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