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3章 历史题材的改革文学_1980我的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有道理,再次看向林为民,眼神都不一样了。

  “在这一年时间里,通俗文学已经悄然兴起,对于纯文学构成了相当大的压力。《故事会》杂志发行量高达三百多万册,《山海经》更夸张,已经突破了四百万这个关口。

  我们社里卖的最好的杂志是《当代》了吧?最多的一期也不到二百万册,以后这个差距恐怕会越拉越大。

  同志们,我在这里给大家透个气。十二月份,上面会颁布一份文件……”

  卫君怡说到这里,所有同事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大家都知道,能让她如此严肃对待的文件,绝对非同小可。

  “这份文件讨论的是关于期刊出版发行实行自负盈亏的问题。”

  “轰”的一声,会议室内在卫君怡说完这句话之后如同一锅热油内被倒进了凉水,炸开了锅。

  建国以来,国内的所有报刊杂志背后都是各个级别的政府机构、国营单位,吃的都是财政饭,盈亏从来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内。

  现在,国家竟然要实行期刊自负盈亏,这得有多少家刊物要倒掉啊!

  不是大家悲观,而是大家太了解如今国内的期刊情况了。

  这几年时间,全国各个地方的刊物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绝大部分都是各地自己搞出来的,基本都是靠背后的各级单位拨款维持,真正能够做到自负盈亏的,少之又少。

  很简单的道理,一份地方刊物,通常的销量几千册到几万册不等,个别影响力较大的刊物可以达到十万册以上的销量。

  以每期发稿三十万字来计算,稿费标准再低,每期的稿费支出少说也是两千块钱左右。

  再加上人工、行政、发行等各项支出,不算印刷费用,卖个一两万册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至少也得是五万册以上才有可能达到收支平衡。

  可问题是,别看这几年国内很多纯文学杂志动辄都是几十万册、上百万册的销量,但那很大程度上属于幸存者偏差。

  《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十月》、《花城》、《钟山》、《燕京文学》、《沪上文学》、《青年文学》……

  刨除这些全国的一二线文学杂志,真正能够做到期期销量五万册以上的地方刊物有几家?

  答案是:屈指可数。

  而一旦这份文件下发,等待这些刊物的命运只有一个:停刊。

  唯一可以画上问号的是停刊的时间,看看哪家刊物撑得时间相对长一些而已。

  想到这里,大家不禁感叹起来。

  身在国文社,背靠的是国字号的牌子,社里有《当代》、《人民文学》这种每期行销上百万册的一线杂志,哪怕是偏向纪实、史料性质的刊物《新文学史料》每期都可以卖到六位数。

  所以大家震惊归震惊,但是对于即将要下发的文件是没有切肤之痛的。

  心中除了震惊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