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九章黄杨凤梳,枣木凰梳!_山村小仙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青牛抬头望着高大粗壮的黄杨树,对宋檀儿道:

  “檀儿,你想要什么样子的黄杨木梳!”

  宋檀儿掏出手机,将其放在直播杆上,开始录视频,微微思索,说道:

  “凤凰于飞,翔翔其羽,亦集爰止。蔼蔼王多吉士,维君子使,媚于天子。凤凰于飞,翔翔其羽,亦傅于天。蔼蔼王多吉人,维君子命,媚于庶人,……就做一把凤梳,往梳子上刻一只飞凤吧!”

  陈青牛说道:

  “《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仪,有容仪,备乐九奏而致凤皇,则馀鸟兽不待九而率舞,凤鸟凤是神话传说中的瑞鸟,外形为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引申为有圣德的人、乐器、音律等意思,做一把黄杨凤梳正好!”

  宋檀儿瞥了陈青牛一眼,催促道:

  “那还不快做!”

  “好,我这就麻溜的去做!”

  陈青牛抽出腰间别着的刻刀,纵身一跃,砍下了黄杨树的一枝粗树枝。

  然后,他蹲在地上,用刻刀认真的做起黄杨凤梳来。

  用古法作一把木梳,要经过选材、煮坯、开齿、雕刻、髹漆、抛光等二十八道工序。

  一把木梳是否具有梳齿圆润光洁、不扎头皮、不拉头发等特点是其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

  陈青牛心想到制作梳齿的时候,自己适当减少梳子棱数,可以在梳头的时候起到按摩头皮而不梳掉头发的作用。

  宋檀儿看着陈青牛做黄杨凤梳,说道:

  “相传炎帝身边手艺人赫廉,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把五指梳,赫廉被奉为制梳的始祖!”

  陈青牛一边做黄杨凤梳,一边说道:

  “据我所知,梳子是轩辕皇帝第二妻室方雷氏,受了鱼骨头的启发而发明的。当然,无论是谁造出了第一把梳子,华夏人用梳理发,已近五千年。那时,锯子还没有发明,梳子还只能用竹枝、木棍、兽骨缠绑,粗拙难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陆续出现了木梳、骨梳、角梳、塑料梳乃至金属梳,梳子的形状大小不一,梳齿排列有别,功能用途各异!”

  宋檀儿说道:

  “青牛,你说尼姑怎么梳头!”

  陈青牛正色道:

  “檀儿,你真会开玩笑,尼姑常伴青灯古佛,敲着木鱼,三千烦恼丝落下,都是光头,她们梳头,那不是跟瞎子点灯,白费蜡一般吗?”

  宋檀儿笑道:

  “可以还俗再梳呀,武则天还在感业寺中当过尼姑呢,……青牛,我说你是呆鹅,你还真呆!”

  陈青牛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宋檀儿微微思索,说道:

  “我记得以前看一部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江南古镇,多临河而建,依水筑屋,街桥相连,宅院重脊高檐,古旧幽寂,清静安详。

  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似一曲柔软的江南小调,妩媚婉转。

  乌镇,恰着这悠扬小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