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章:袁氏_犁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然就比弟弟要低贱。

  所以他知道这是自己要干的。

  而现在,袁绍不仅不怨,内心中更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因为他知道父亲到底是留给了他什么样的一种财富。

  因为他知道那每一封竹简的背后就是一份关系,一份交易。这里面可能就关涉到某个名门,又可能关涉着遥远京都的某次政斗。

  正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袁绍对于权力斗争的认识早早的走在了同龄人之前。

  是啊,我那愚蠢的弟弟现在还在玩竹马打仗的儿戏呢。

  而且不仅如此。因为总是袁绍在漆竹简,那些来拜访袁逢的人总能看见袁绍。久而久之,袁绍很自然就被当成了袁逢的代表。

  一些乡里人如果找不到袁逢,甚至会直接找袁绍,让他代为传达。

  就这样,袁绍的名气和威望就这样一点一滴增长起来了。他的手腕也越来越强,他知道了如何邀名,如何施恩,如何拉拢,以及更重要的何时消灭。

  越来越娴熟的政治手艺使得他在汉室这个权力的游戏中,如鱼得水。

  直到那一天,兄长袁基大婚,他们袁氏血撒金殿。

  直到那个时候,袁绍才醒悟,原来手里的兵马才是这场权力游戏中真正的武器。

  但袁绍醒悟的并不晚。

  当他和弟弟袁术带着心腹家将们南奔的时候。

  在尹阙关下,他和袁术面临着选择,到底是选择去南阳还是回汝阳。

  当时的形势是,豫州刺史王允为人刚硬,一旦回汝阳势必要被其压制。而南阳却不同,当时南阳混乱,名义上的荆州牧刘表甚至不敢到州治汉寿,可谓黯弱无力。

  弟弟袁术还是和之前那样简单。

  他当先就说要去南阳,在他看来,南阳民口百万,据此郡能抵一州,远远比汝阳那几万人来得更有潜力。

  甚至,袁术还难得尊称他为兄长,说兄在家,弟在外,正和礼。

  对此袁绍没有拒绝,因为他就是想要回家乡。

  幼时的记忆告诉他,汝阳到底有多重要。

  于是,兄弟二人从尹阙关而别,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刚回汝阳,袁绍确实料中了。

  即便京都的血杀已经传到了汝阳,却完全不能削弱袁氏在汝阳的威望。而且,袁氏一门众的惨死,更是激起了汝阳人的愤怒和团结。

  他们团结在袁绍的身边,势必要血债血偿。

  但很快,袁绍就陷入了困境。

  他手里没兵。

  汝阳到底只是一个人口不足四万的县城,而且大量的人口还集中在县内各豪强手里。

  他袁绍根本没有法子在汝阳城内招募到足够的军队。到目前为止,他手上就是一支袁氏的部曲千人。

  当然,如果袁绍硬是让县内的豪强们交出人口,这些豪强们也是会做的。

  但袁绍并不打算如此。因为他要维系团体内的利益。袁氏已经不是过去的袁氏了,现在这些人的忠诚本来就靠往日恩义来维系。

  只能让大伙受损的恩义,它就长不了。

  所以袁绍得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弄兵。

  就在袁绍继续深思的时候,外面一个英武的部曲将小声在静室的门外道:

  “主公,自称是县里张氏的求见。”

  袁绍回了神,对外面那英武小将笑道:

  “你让他进来吧。还有外面天寒,你多披件氅。”

  说完,袁绍就让人将自己的皮氅送给了外面的部曲将。

  这名部曲将竟然是我们的老熟人,颍阴郡的豪强子弟李典。

  他自去年入京以角觝为第一后,就被袁绍给延揽了。彼时的袁绍名满天下,虚怀若谷,袁氏也如日中天,任谁都恨不得投袁绍门下。

  但这些人在袁氏遭难后大多如鸟雀般飞走,只有李典却随着袁绍南奔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