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3章 孙可望绝不重蹈大魏王的覆辙_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3章孙可望绝不重蹈大魏王的覆辙

  所以咱大清的文人们在中举后,为了能够早日上任补空缺。

  往往会借京债,借了权贵们的钱去活动权贵。

  再让权贵发话,让自己早点上任。

  如此一来,咱大清的官员还没上任之前屁股上就有了一大堆高利贷。

  上任之后该干嘛自然不言而喻了。

  哪怕是清廉的官员为了还京债也不得不刮起地皮。

  这堆阎王债可是万万不能拖欠的。

  人家放债的不是亲王就是郡王,最差的也得是贝勒、贝子。

  要是再次,那可就没资格了。

  就这实力,不要说杨文越这个小小的的知县了,就算是知府、道台,甚至是巡抚、总督,他们也不敢不还啊!

  说到底这些王公贵族们是主,地方官员哪怕做到了总督可终究还是奴啊!

  这主子的债,奴才们敢不还吗?

  在这种情况下,咱大清地方官员其实都是满清贵族的打工人。

  是他们敛财的工具。

  甚至还出现过一个知府刮了几年地皮后,一算账结果发现自己还亏了的情况!

  这高利贷利滚利的,要是刮地皮的水平不够,几年官当下来咱大清的官员真的得亏啊!

  所以咱大清的官员也难啊!

  米脂知县杨文越虽然不想再额外添加老百姓的负担。

  可是自己屁股上的阎王债又不能不还。

  还有知县衙门的一大堆人,自己组织的这个班子,这么多人的吃喝啦撒也得他这个知县想办法。

  一个县令一年才几十两银子,但是开销再怎么省也得上万两起步。

  所以还能怎么办,只能再苦一苦百姓!

  “再苦一苦米脂百姓,再加两万粮饷!”杨文越咬牙道。

  “知县大人仁慈啊!”师爷叹气道。

  这两万粮饷除去京债和知县衙门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后就没剩什么了。

  咱大清一个县就那么几个编制。

  靠这几个人只怕连县城都控制不了。

  所以衙役、文书都得杨文越自己来组织。

  这些人要是不给粮饷米脂的县衙就直接瘫痪了。

  就这样,沉重的摊派经过层层加码后落在了北方各省的老百姓。

  靠着摊派和增本减折,满清恢复了因为江南等地丢失而丧失的财政收入。

  看似拥有了维持军队,甚至进一步扩充至三十万披甲的能力。

  只不过如此沉重的赋税,注定是饮鸩止渴。

  就像崇祯因为钱粮不够,选择加征三饷。

  并最终导致农民起义势大,进一步恶化财政一样。

  满清的这种行为也导致了它在北方统治的岌岌可危。

  只不过没有加派,满清根本养不活军队。

  而加派之后至少能够暂时养活和扩充军队,拥有最后一搏的能力。

  所以在权衡利弊后,满清最终走上了崇祯曾经的道路。

  在加派之后,不仅维持了军队还竭力编练新军。

  一是为了和孙可望等人决战。

  二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