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五十八章 章惇求对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还能被人这样笑话?

  所以,仁庙以后宰执在京的宅邸,就都是天子钦赐。

  不过,罢官后多半就要收回。

  只有那些深得天子信任的宰执,才能在汴京城中有一个可以传袭子孙的房子。

  这也是一个长期饭票。

  于是,向太后便问道:“六哥想给司马公赐第何处?”

  “昭庆坊吧,儿听说那边房子不少!”

  向太后点点头,太皇太后想了想,也嗯了一声。

  昭庆坊她们当然知道在那里。

  乃是在汴京内城东北的封丘门一侧,毗邻惠和坊、打瓦寺。

  两宫之所以清楚这些,是因为大宋的内廷机构之一绫锦院、内锦院最初都在昭庆坊。

  所以,此地绝大多数屋舍,都是皇室所有。

  剩下的,也基本是皇家赐第的人家。

  排面自然不错,而且,历来很受士大夫们喜欢。

  太宗朝的名士种放旧宅就在昭庆坊。

  而种放终生未婚,没有子女,所以其财产就留给了他的侄子种世衡。

  种世衡后来投笔从戎以文转武,成为如今大宋西军将门种家的开创者。

  换而言之,昭庆坊的种宅,就是种家的祖宅。

  种氏子弟,都会在汴京城渡过他们的少年和青年,然后前往西北沿边,接过父祖衣钵。

  ……

  司马光看着窗外的绵绵冬雨。

  一辆太平车,满载着石炭,从官廨前的道路缓缓而过。

  哪怕下着雨,但沿街的百姓,依旧戴着蓑衣,出现在了路边。

  他们都在等着太平车停下来,然后购买其售贩的石炭。

  冬天来了,汴京城物价最贵的季节也随之而来。

  司马光甚至能听到有百姓埋怨:“怎么又涨价了,几天前不是才两百钱一石吗?”

  一石十斗,为百二十斤。

  算下来,一斤石炭一个多钱,确实是非常廉价的燃料了。

  价格只是木炭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但司马光却听到,架着太平车的商贩高声道:“汝嫌贵,洒家还嫌贵呢!”

  “今天天马坊的石炭,就已经是一百八十钱一石了!”

  “两百三十五钱一石,洒家一石只赚三十五钱,很便宜了,要不汝之去城外天马坊买……”

  司马光叹息一声,关上窗户。

  他知道的,一石石炭要取暖还要做饭。

  一个普通四口之家,要不了半个月就会烧完。

  换而言之,一个月一个普通家庭取暖费就是四百甚至更多。

  而百姓在冬天,本就赚不了太多钱。

  唔……

  也不对!

  司马光想起了昨日晚上,他听范祖禹说的一个事情。

  官家依然在命开封府,从民间征购麻袋。

  以为储备,也做日后转运麦豆之用。

  所以,汴京城有不少人家,哪怕在冬天也可以织麻袋补贴家用。

  另外,官家还让开封府大量征购硝土。

  就是各家厕所或者牲畜圈里的土料,开封府会专门根据硝土的质量给钱。

  一般一石普通的硝土,也能卖不少钱。

  若是熬成硝,价格据说会翻倍的涨。

  这也多少算是个财路。

  而那些硝土则全部送去了专一制造军器局。

  据说官家命沈括,深切研究火器。

  这硝土、硝石就是火器必不可少的东西。

  就和胶革、皮筋一般。

  想着这些,司马光就感慨着:“真不愧是仁圣天子也!”

  一个既愿意给百姓好处,同时也肯罢废那些倍克之法的少主。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