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四章 开门!市场经济!_我在现代留过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韩绛和吕公著一听这个,立刻就不困了。

  因为,大宋历代以来,最难做的事情就是裁军。

  在王安石之前,裁军任务做的最好的正是当朝太师文彦博——文彦博为相时,曾裁撤天下兵额八万。

  而大宋天下的厢军是个什么样子?

  其实宰执们心里面都清清楚楚。

  厢军根本就不是一支军队,大宋也从来没有将厢军视作军队。

  纯粹是一些拿钱养着的青壮,只要他们不闹事就可以了。

  而且,在大宋,但凡有办法的人,都不会去当厢军。

  因为厢军的待遇之差,是出了名的。

  此事若是能做成。

  韩绛还无所谓,吕公著的心脏就已经扑通扑通的跳起来了。

  此事只要做成,便是足可名留青史的大功!

  他这个右相,现在缺的不就是这样一个功勋吗?

  吕公著想清楚这一点后,立刻就持芴问道:“臣斗胆,敢请陛下明示其中条贯。”

  赵煦看着吕公著,他轻笑着道:“朕想的不多。”

  “但有几条,却是朕以为,必不可缺的条件。”

  “其一:一县之中,不可只有一个斗纽、带泄,须得有多个,最好有强有弱,此乃祖宗之法也。”

  地方上绝对不能只有一个强势的势力。

  要想方设法的在里面掺沙子,扶持异己。

  这就是异论相搅,大小相制在经济领域的化用。

  “其二,若是可以,是否可用都曲院中的扑买之法,让彼等扑买官府差事?”

  “其三,可能需设有司监察彼等……”

  “至于其他?”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朕暂时还未想到,尚需髃臣们集思广益,订立条贯,约为律令。”

  赵煦的话说完。

  吕公著已经持芴长拜:“陛下圣明!”

  对吕公著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最妙的是,这个馅饼看上去,没有任何毒害作用。

  因为它几乎不会引发什么舆论反对、攻讦,看上去似乎也不会伤害到什么人的利益——嗯,地方州郡的官员,现在已经被吕公著开除出士大夫的行列了。

  假若有人以此来诘问他,现在吕公著可以昂起胸膛,效仿当年的范文正公,大义凛然的回答一句: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损失的只是你们家的短期利益。

  可获利的却是天下人啊!

  为什么?

  这个事情一旦铺开来,就是一个每年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的大买卖。

  而且还是年年有。

  哪怕放到州郡,也是每年几千贯,上万贯的稳定营生。

  这可是所有人都在追求的东西。

  一个旱涝保收的营生,一个可以让财富持续增加,而不是减少的事业。

  于是,他也顾不得在御前失礼了,直接拜道:“陛下,为何要选京东?何不就在汴京,以京城为试点?”

  “先帝以来,诸法度,皆首先在京师行之,此乃惯例!”

  去了京东,这功劳就会跑到别人碗里。

  只有在汴京城,他这个右相,才能始终将节奏和事态,控制在自己手中。

  “哦?”赵煦看着他,道:“这样吗?”

  他回头看向帷幕。

  两宫在这个时候,也都赞同了吕公著的意见:“若是试行,还是京城最好。”

  这是她们下意识的反应。

  京东路太远了,出了什么事情,朝廷也很难及时反应。

  还是汴京好!

  就在眼皮子低下,出了差池,第一时间就可以知道。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样的好事,怎么能放到外地去?

  汴京,才是根本!

  赵煦微笑的看着殿中的两位宰相,他假作沉吟,就图穷匕见,道:“若是如此的话,其中许多事情,却得细细思量才是。”

  “六哥说的是!”向太后当即表态。

  “官家所言甚是,确是得细细思量一番!”太皇太后对此也没有异议,她看向殿中的两位宰相:“不如明日朝会上,请髃臣都来议一议?”

  韩绛、吕公著两人持芴再拜:“唯!”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