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2章 收购和黄_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2章收购和黄

  尖沙咀,美丽华酒店。

  “不得不说,沈弼对李超人的这笔投资十分大胆,也必然收获丰厚。”

  房间里,结束了一天的行程之后,赵文牧瘫坐在沙发里,跟赵静闲说着李超人将会吞下和黄的事情。

  只不过,他把这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当做自己的预测给赵静讲了出来。

  “和记黄埔资产超过60多亿,长江实业只有7亿,李超人真的可以吞下对方吗?”

  赵静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和黄集团,顾名思义,实际有两大组成部分,和记洋行和黄埔船坞。

  它是此时香江十大财阀控制的最大上市公司。

  和记洋行是港岛第二大洋行,主营印度棉花、英产棉毛织品、内地茶叶进出口贸易和本港零售业。

  黄埔船坞与太古船坞、海军船坞并称为香江三大船坞,有着建造、维修万吨级船舶的能力,并且经营码头仓储业。

  二战之后,和记洋行落入本港四大英资家族之一的祈德尊家族之手。

  祈德尊掐准了本港人多地少、地产必旺的产业大趋势,关闭了九龙半岛东侧的码头船坞,将修船业务迁往青衣岛,并将其他仓场码头统统转移到葵涌。

  这样一来,腾挪出大量地皮。

  且大多位于黄金地段。

  于是接下来,祁德尊大修土木,着重发展地产业务。

  他的胃口很大,在短时间内吞并了360多家企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位于海外。

  时人评价他有着“钢牙锐齿”、“食欲旺盛”,说的就是他的大肆扩张、四处开花。

  然而他胃口虽好,却是消化不良。

  收购的大量公司表现不佳,长期需要输血维生,才能勉强维持生存。

  好在那些年间,香江股市十分火爆,祁德尊从股市赚到了大笔金钱,得以暂时填补了这庞大的财务负担。

  然而好运气总有到头那天。

  1973年香江股灾,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石油危机,继而香江地产大滑坡。

  一连串的打击,精准落在和记集团心头。

  本就负担过重的和记彻底崩盘。

  在这时,白骑士汇丰银行登场救援。

  1975年8月,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获得和记33.65%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同时将黄埔公司剥离出和记集团。

  1977年9月,和记再次与黄埔合并,改组为“和记黄埔(集团)有限公司”。但是因为集团之前亏空太大,即便有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韦理主持业务,也未能让它重拾往日荣光。

  “汇丰银行有很大的意愿将和黄剥离出去,相信沈弼要价不会太高。”

  赵文牧亲亲赵静额头,接着说道:

  “香江公司法有规定,银行不可以从事非金融业务。债权银行,可以临时性地接管丧失偿债能力的企业。”

  “和黄目前就是这种状况,一旦它经营恢复正常,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