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0章 北方小龙虾第一村_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许他们山前村真的可以做大做强,做出百年企业呢?

  从此以后,他便把这八个字挂在了嘴边。

  三个村办企业,也正是在这八个字指引下,茁壮成长。

  最终成为全国闻名的三山集团。

  “二叔,咱村的驴子养得咋样了?”

  赵文牧随口问道。

  红山畜牧场按照赵文牧的建议,从养驴入手,逐渐向着驴子、野兔并重。

  “驴啊,养得挺好呢!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头了。”

  说起驴子,赵学磊明显兴致不高。

  主要是这玩意儿繁殖速度慢,一年只能生一个,小母驴留下继续生小驴,到现在为止就卖出去八九头小公驴。

  根本赚不到钱。

  阿胶爆火还在遥远的将来,这会儿驴子确实没有什么特殊性。

  “野兔养殖已经颇具规模了!”

  相比驴子,赵学磊更喜欢说说野兔。

  经过两年多驯化繁育,山前村已经实现了野兔的规模化养殖。

  除了野兔之外,还引进了一些其他兔子。

  如今兔子养殖已经帮村民增少不少,也让全村人对赵文牧更加信服。

  毕竟养兔子一开始就是赵文牧提出来的。

  “阿牧,说起养殖,还是得感谢你和阿君!”

  “阿君辛苦培育了两三年的小龙虾,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了大家,村民今年又能增收不少。”

  赵学磊对小龙虾养殖十分上心。

  不管静云厂怎么发展、干蘑菇怎么扩张,赵文牧亲自管理的从来只有老赵家小龙虾馆一处产业。

  这些赵学磊都看在眼里。

  县城入口处“中国小龙虾第一县”的大广告牌巍峨矗立。

  小龙虾绝对是大买卖!

  山前村必须抓住机遇,发展好小龙虾产业!

  凡是赵文牧看好的,一定是最好的。

  赵学磊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朴素。

  为了扶植小龙虾产业,山前村生产队甚至将水域承包费用降低了一半。

  说起小龙虾,赵文牧也颇有兴致。

  “二叔,个头大的野生蝲蛄快被吃光了,咱村养殖的小龙虾,刚好可以填补这个缺口!”

  “赚钱肯定没问题!”

  赵文君专门在全县各处水域做过调查,野生蝲蛄个头平均缩水了15%左右。

  这说明过度捕捞已经影响到了蝲蛄种群的正常生长繁殖。

  然而小龙虾的消费量还在迅速增长。

  供需失衡近在咫尺。

  最迟明年中,市面上的野生蝲蛄就会出现断崖式下跌,届时更加严重的过度捕捞将会导致其个头进一步缩小。

  为了保证菜品质量,各家小龙虾馆只能高价购买个头达标的小龙虾。

  这个年代,外地小龙虾很难进入平阳县。

  运输需要批条。

  生鲜运输也很困难。

  即便引进外地小龙虾,成本也会大幅提高。

  这个时候,便是山前村小龙虾打出名气的机会!

  “阿牧,你说我是不是应该在咱们村口也立一个招牌,北方小龙虾第一村!”

  赵学磊想要效仿赵文牧在县城入口的做法。

  “哈哈,二叔,那你这招牌可要又高又大!”

  赵文牧笑着回答。

  没想到赵学磊竟然当了真。

  一个多月后,赵文牧看着伫立在村口、高度将近十米的木石结构牌坊,惊得目瞪口呆。

  “北方小龙虾第一村。”

  八个汉隶大字古朴厚重,就如同这座牌坊。

  此后四十年间,它一直屹立此处,直到原址原貌重建。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