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1章 反季节蔬菜_重回1980:请再爱我一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1章反季节蔬菜

  密山县,八五六农场。

  温室栽培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而国内现代温室大棚始自长春。

  国内关于温室种植的最早确切记载在西汉。

  《汉书·召信臣传》记载,召信臣曾向汉元帝进奏:“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庞,昼夜燃温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

  这段话意思就是,现在是隆冬时节,而在长安皇家苑囿的太官园中建造密封的屋庑,种植葱、韭菜等蔬菜,通过昼夜不停燃火来提高室温,使蔬菜在隆冬时节也能生长,是“不时之物”,因而“不宜奉供养”。

  这则史料充分证明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了现代温室的雏形,可以种植葱、韭等反季节蔬菜。

  而这些反季节蔬菜则专供于权贵、富人等特权阶级。

  在现在这个年代,小批量的反季节蔬菜也是有的,然而广大群众,尤其是北方人,在一整个冬天四个多月时间里能吃到的最主要蔬菜还是萝卜和大白菜。

  即便是到了九十年代后期,这两样主导着北方人冬季的餐桌,至少占据了80%的份额!

  除此之外,也就只有一些干豆角一类的蔬菜干以及蒜黄、韭黄等比较好培养的蔬菜。

  就比如赵文牧的老娘刘素芳每年都会种植一些蒜黄。

  选择一些饱满、无病害的大蒜,在清水中浸泡两天左右,然后放在通风的环境中让它发芽。

  发芽后的大蒜放在不知何处找来的陶土盆、废旧铁皮桶里,放上一些沙质的土壤,时不时喷一些水保持土壤湿润,然后用草苫子遮光。

  只要保持避光生长,很快就能收获成熟的蒜黄。

  当然了,陶土盆、铁皮桶一定要放在最温暖的卧室内或者火炉旁。

  还是因为这几年赵文牧家日子好了,年年冬天家里都能烧煤取暖才有这条件。

  否则按照以往,冬天时卧室里都能结冰,根本种植不了!

  现代温室大棚则是诞生于国外,原因很简单,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聚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产生之后,塑料薄膜就逐渐在农业领域大放异彩。

  我国则是在五十年代实现了聚乙烯的自主生产,并逐渐将塑料小棚引入农业领域。

  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小拱棚”,比如潍县地区的大姜、大葱种植就广泛用到了小拱棚。

  而现代意义上的温室大棚首现于长春。

  1966年CC市郊区首先把小拱棚改建成2米高的方形棚。

  之后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创造了高2米左右,宽15米,占地1亩的拱形大棚。

  这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棚!

  1970年开始向北方各地推广,1976年TY市郊区建造了29种不同规格的大棚,为大棚的棚型结构、建造规模等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到了1978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