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5章 招贤纳士,知人善用,如此循环_唐末大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调整农税、屯田开垦、劝课农桑等诸般事宜,也是由张全义全权打理也完全能够胜任。毕竟是唐末五代时节搞种田开荒流的翘楚人物,他为人又十分小心谨慎,按原本的轨迹,有能力让经过孙儒肆虐过后不足百户的洛阳城复苏兴旺,打造成五代第二朝后唐把政权中枢设在此处的国都规模,就按着张全义的路子走,李天衢也绝对放心;

  于密州板桥镇开设市舶司的主管官员,李天衢则打算让本来史载中南楚开国重臣张佶暂时担任,等到有更适合经商理财,并且熟悉海贸的才干时再做更调,虽说不知张佶做这个位置能发挥出几成的本事,但是考虑到南楚政权立国之本也包含重视商业贸易,因鼓励进出口贸易、招徕各国商人为国策而变得愈发富饶...张佶这个本来应该是让贤于马殷,而打下南楚江山的老骨干,搞商业应该也能有几把刷子;

  而皮日休老爷子年事已高,也仍是做为写兵檄、告示、祈祝、钧令的藩镇掌书记,而随着李天衢于白马、郓城、瑕丘、彭城几处治所来回奔波不便,主要就留在泰宁军治所瑕丘兼慑民事;

  至于罗隐等曾于九华山中隐居的一众才子,罗隐出山按原本的轨迹会在吴越国主钱镠左右,做为顾问应对,参议政事,做官的才能也以得到过印证,而且按史载朱温篡唐立梁,罗隐力谏钱镠举兵讨梁不成便干脆出家修道,梁朝招募他入中原朝中做官也严词拒绝,李天衢心说早晚要与朱温势不两立这一点上与罗隐倒也绝对算达成共识,也能做为身边近臣,便被任命为不但掌文书事务,也能随时向李天衢提供外交、民政等方面建议的节度判官;

  至于张乔这个唐懿宗咸通年间曾中进士,与当代才子并称“咸通十哲”的名士,李天衢按藩镇内可以自行设立官署、官吏的权限设立集贤院司吏署,任命由他来主管,并且由史载中后梁翰林学士的杜荀鹤担任副手。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唐朝从国子监、弘文馆和崇文馆等中央教育机构到地方上府、州、县学的精减简化版。

  然而藩镇下属机构,按李天衢的计划也分定期、不定期,与长期三种方式开展招贤纳士,以及培养人才事宜。其中定期的是由民间私塾学堂赴县、州应试,经考核合格,再赴治所应试,当然诸如“乡贡”、“发解”、“殿试”、“解元”、“状元”等国家统考的词汇须换个叫法。

  本来唐朝政局稳定时落榜者除了苦读再考,也就只能到节度藩镇那先去当幕僚,再图得到朝廷委派的官职任用...但如今这般时节,寒穿苦读、跋山涉水的有没有命能抵达长安还不一定,何况若是再赶上诸如黄巢入京、皇帝出逃...乃至如今李茂贞、王行瑜发兵围攻长安这种情况,就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