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消化胡地有讲究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的战斗力。

  还会出现一些编制的人员因为缺乏相应装备,在战斗中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情况。

  种田必须有条不紊,一个计划管几年,轻易不能更改,但打仗不行,东京道局势数日一变,没人会给同舟社充裕的时间,让你准备好了才打下一仗。

  在部队随时都要准备战斗的情况下,低级、简单,便于指挥,能尽快形成一定战斗力的小营编制,才是徐泽需要的好编制

  这种“速成”军队战斗力的天花板必然不高,徐泽也给了他们出路——经过血火考验的乙种营可以升为甲种营。

  当然,晋升的条件有很多——根本原因是徐泽暂时没法弄到大量甲胄弓弩装备新编军。

  与整编泸南夷丁不一样的一点,是苏州的兵员成分更加复杂。

  严格的划分,新编军中,渤海、(辽系)女直、高丽、奚、汉等各族皆有,辽国惯有的做法是依据种族不同,编成不同的军队。

  徐泽当然不可能照搬辽国的落后传统,他的办法简单粗暴——不管兵员的民族成分,全部打散混编。

  此时的民族本就是伪概念,所谓“民族”,并不存在极强的自我意识。

  不论辽、金,还是后来的蒙元,与大宋作战的主力中,都不乏战斗力极强的汉人。

  而辽国征伐女直人的数次大战中,最卖力的不是契丹兵,反而是辽系女直和渤海人——都与生女直人同源。

  辽国不乏智者,之所以坚持依据民族编制军队,也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其统治者契丹贵族只占人口的极少数,强化国内各种族的独特性,实际就是承认一些偏远部族首领的特权,以此换取他们对朝廷权威的支持,减少维稳压力。

  后世的灯塔国也有类似的操作,不同的是,其统治者人为划分国内各种种群,让他们互掐内耗,以此转移本该针对自己的矛盾。

  关于这一点,伟人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论点最有针对性。

  除了极少数高高在上的“大户”“头人”“首领”,无论什么种族,他们中的绝大多人都处在社会底层,都有“活下去”“活出人样”的强烈诉求,他们本就是天然的阶级同盟。

  辽国所谓的民族,更多的是一些人依据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居住地不同组成的族群,以对抗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其他族群竞争,获得相对的安全和生存需要。

  徐泽暂时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在苏州的大户遭受沉重打击无力反抗的局面下,不趁机清除各族在军中的独特性,赋予各族兵士“公平”的竞争机会,还人为划分各族军队,那就真是脑子坏了。

  当然,混编肯定有困难,而且还不少,也会使得军队在一定时间内的战斗力提升缓慢,但徐泽最不怕的就是困难。

  部分“少数民族”士兵听不懂汉语口令?

  去年在泸南整编夷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