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死守社稷赵官家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社稷!”

  皇帝态度坚决地定下了调子,本就没有想出什么良策的宰执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反正跑与不跑大宋都要亡,还不如留下来搏一搏。

  有了明确的方向,随后的讨论就简单很多了。

  天黑前,大宋君臣终于拿出了应对大同灭宋之战的行动:

  其一,建南阳、河南、河中、扬州四个都总管府,分总四道兵马,以集中力量抵抗同军即将展开的全面进攻。

  其二,下哀痛诏,命京西、淮南、永兴军路等路帅臣传檄延边各军州,紧急情况下不必等待朝廷诏令,可便宜行事。

  特别之时必行特别之事。

  大宋一直被大同按着打,很重要一方面就是军队没有战斗力,怎么打都打不过。

  宋军脱胎于五代藩镇,当初也是非常能打的。

  后来被废了武功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其实就是矫枉过正,朝廷对军队防得太死,使其失去了很多作战欲望和灵活性。

  现在大同已经明确提出灭宋的口号,大宋危在旦夕,也顾不上什么祖宗之法了。

  先赋予一线军帅更多的自主权,所有的一切都等赶走了同军挺过眼前这关再说。

  其三,召天下豪杰再次入京勤王。

  上半年才结束的同宋战争,最终赶到临安城下的各地勤王兵马实际仅有几万人,且因为行动迟缓,基本没有发挥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更多的地方明明有兵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前,或者借勤王的借口行不轨之事。

  因此而留下的诸如淮南李成、荆湖钟相等烂账到现在还没有彻底处理掉,再次下诏勤王绝对会让各地出现更大的动乱。

  但都已经到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刻了,多一分潜在的力量也好。

  反正正乾皇帝在讨宋檄文中已经明确指出了这天下要么姓同要么姓宋,不存在第三种选项,所有妄图借改朝换代之机行割据之实者都会受到大同帝国的严厉打击。

  这份檄文既是宣布了大宋的死刑,也是对还没有彻底断气的大宋进行保护。

  天下之争实际就是同宋之争,大宋王朝最终只能死在大同帝国到手里,任何阴谋家要想在这期间搞事,都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

  只要大同一口吃不下整个天下,大宋就还能苟延残喘,自然无所谓作死。

  其四,诏用蔡京、童贯所荐人。

  蔡京和童贯二人是大宋官方认定社稷败落至此的罪魁祸首,这两个奸臣一个病饿交加死在了潭州,另一个也被枭首示众。

  可事实却证明道君太上皇的眼光的确很厉害。

  这二十多年来,大宋还真就没有人比蔡京、童贯二人更强。

  不管承不承认,这两人的能力要比今上登基后所用的十几个宰执加起来还要强。

  众臣之前痛打落水狗,受到处理的可不止蔡京、童贯等大奸臣,还有很多他们一手提拔起来的能臣干吏。

  如今罪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