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八十四章 死守社稷赵官家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直在做“去大同化”的工作。

  但公道自在人心,仅仅六年时间还不足以让纯朴的百姓遗忘谁才是敲骨吸髓的恶人,谁又是自己真正的救星。

  新任知杭州事刘豫到任杭州后,便面临明州同军西进的极大压力。

  为了自己的官帽子,其人残酷压榨治下百姓,沿浙江、钱塘江西岸修筑了一道高近九尺的围墙,以隔绝杭、越两州,期望借此阻挡同军突入。

  事实证明,抛弃民心者不配拥有天下。

  当同军前锋鲁智深部出现在西兴镇后,杭州守墙宋军便主动拆除了部分围墙,喜迎同军入杭赶走朝廷狗官。

  随即,杭州守军兵变,刘豫仓惶携其子刘麟、刘猊逃亡。

  途中,刘麟为抢夺民马而伤人,遭愤怒的乡民围攻,被随后赶到的同军斥候发现。

  刘麟自负勇力,在反抗抓捕中被毙当场,刘豫、刘猊二人就擒。

  两日后,关胜部士师王闻之组织公判大会,民怨极重的刘氏父子被处以斩首。

  正乾皇帝再次发布《讨宋檄文》后,大同帝国便兵马四出,以狂风骤雨之势,疯狂摧残大宋这栋破房子。

  事到如今,大宋君臣迫切需要盟友的救援。

  对!

  大宋王朝是有盟友的。

  上半年同宋两国停战后,意识到独木难支,赵桓在臣子们的劝说下,多次派使前往兴庆府,急欲和夏国结成更加亲密的关系。

  夏国国主李乾顺也因为王后绝食而亡、世子出走大同、被迫割让浊轮川等一系列事件而声望大损,也需要与大宋缓和关系。

  其人乃公开接触宋使,以展示夏国有摇摆于同宋两国之间的实力,并遣使入宋。

  断交数年后,夏国再次来贡,无遗给迫切需要外援的大宋君臣注入了强心剂。

  为了表达结盟的诚意,大宋勒紧裤腰带给夏国送钱粮,为的就是夏国在关键时刻救援大宋。

  现在便是关键时刻,夏国也终于做出了选择——出兵进攻大宋秦凤路西安州。

  为了平定各地动荡并应对大同的再次征讨,大宋朝廷这一年来不断从陕西诸路抽兵,送往边地的钱粮也不断缩水。

  再加上国势晦暗,宋夏结交等形势影响,使得大宋边境的防御力量极其薄弱,民心士气也极为低下。

  由是,大宋耗费了无数钱粮修筑的西安州防线在夏军的攻击下,仅仅坚持了十天时间便宣告陷落。

  在此期间,朝廷收到了西安州告急,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击的表示。

  赵桓等人寄希望于夏国吃饱了就会退回去,甚至返身帮助大宋攻击大同。

  结果,夏人攻陷西安州后,便迅速挥兵东进,再攻怀德军!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接连不断的坏消息传到临安,逐渐意识到大宋社稷真要灭亡了,朝臣们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频繁上书献策。

  在臣子们不断劝谏下,“以死守社稷”的赵官家也坐不住了。

  赶在同军尚未攻入南阳府之前,赵桓听取了门下侍郎耿南仲的意见,急召康王赵构入宫,赐其玉带,并委其再使大同之重任。

  大宋皇帝许给赵构的条件是割让淮南两路和两浙路,以及巨量钱粮物资和二十一字尊号等,只求大同息兵,一切都好说。

  为防止正乾皇帝答应了停战,淮南和两浙路却又冒出臣子抗命不遵的情况。

  赵桓随后又遣中书侍郎聂山、尚书左丞王矪两位宰执重臣提前携带割地圣旨,分别前往两淮和两浙路,以督导地方官员立即向大同移交统辖权。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