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四章 李彦仙首战扬名_水浒新秩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而发声者有之,热衷于某个位置而趁机拱火亦有之,源自前朝政治斗争的习惯提前站队者同样有之。

  仅仅是修筑一条短程铁路,就惹出这么多事。

  等京津塘铁路投入运营并产生惊人的经济示范效应,既而对传统的河运和海运行业产生极大冲击,相关利益群体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幺蛾子。

  陈规久经庶务,并不是陈淳、凌振这类不问世事的纯技术官僚,自然能够猜到每份弹章背后隐藏的信息,英明神武的正乾皇帝更是洞若观火。

  正是皇帝为其挡下了绝大部分的火力,寻机惩办了一些屁股不干净的家伙,并坚定不移地支持陈规调整计划追加预算,才能让京津塘铁路顺利进行下来。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朝堂就会有争斗。

  随着大同立国日久,帝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国力愈发强盛,其官僚系统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各类问题。

  单论朝中,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的问题早就有了苗头,各部门之间为了政绩和行政资源暗中下绊子、使阴招也是有的。

  当然,在正乾皇帝的强力镇压下,这些问题都藏得很深,跟议事只看立场不论对错的宋廷相比,大同朝堂的风气简直“纯洁”得不像话。

  但老树发了新芽也还是老树,想要在旧社会里建立新秩序,绝不是砸烂一个旧世界之后再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这么简单。

  只要是官僚,就必然会有官僚“该有”的各种问题。

  老牌的宋、辽官僚问题恶化,新崛起的同、金两国也不能免俗。

  这是刻进人类骨子中的天性,不以任何制度和团体而改变。

  就算能够改变,也只是某一些人一时或一个阶段的改变。

  任何时代都会有其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各种问题,寄希望于制定一个好的制度,然后就能保持国运长久不衰的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

  最终要考验的,既有政权的上层建筑,也有当政者的眼光、格局和手段。

  徐泽当然不会把自己眼光一直盯着人力基本无法克服的官僚痼疾上。

  其人要做的带动大同帝国高速运转,让所有人跟着正乾皇帝永不停歇的步伐向前,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元则,铁道建设乃是前无古人的大事,有困难很正常,解决困难方显能力。一切要向前看,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陈规时年四十五岁,正值政治人物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

  其人颇得皇帝信重,干劲正足,自不会真的纠结施工过程中遭受的各种诘难。

  “臣修铁路这四年虽然遭遇了不少困难,但也越发理解陛下的‘大铁路’战略的高瞻远瞩,臣相信大同的未来,疆域将更加广阔,社会也更加稳定。”

  实际上,当初接下京津塘铁路铁路修筑任务时,陈规并不是很主动,也不看好以当前的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