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3章 诱敌深入_靖难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3章诱敌深入

  “嗡隆隆……”

  六月十五,随着马蹄声从辽阔的草原上传来,数万骑兵仿佛一道巨浪,从远方涌向了渐渐起伏的丘陵之地。

  明军的旌旗迎风招展,马背上的明军盔甲闪着寒光,马蹄声隆隆,给人地动山摇的感觉。

  他们沿着一条河流向北进军,渐渐地前方不见了辽阔草原,取而代之是起伏的丘陵。

  如此行军一日,前方的道路越来越崎岖,拐弯抹角,看不到尽头。

  骑兵们不断调整队列赶路,跟着那一路向北的粪便踪迹,皱眉行军。

  不知道走过了多长一段路程,他们的左侧丘陵开始渐渐拔高,形成了一道道山岭。

  洞察他的心思后,朱棣也就知道怎么做了:

  如眼下,摆在朱棣面前的地图让他更为清楚的了解了北山壑以南的情况。

  就这狭长的地形,几万人铺开作战是不可能的,而西侧无法下山,想要突袭也不可能。

  这样的一幕,与先前明军坠马的一幕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明军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埋着头继续向北时不时能遇到足够容纳数万人的大河谷,但偶尔又遇到不足百步宽的曲折谷道。

  即便抛弃炮车,每日行军一百五十里,但也会受限于粮食不足而在追击几日后折返。

  数十支大号火绳枪成功射击,尽管由于没有枪架而失去准头,但还是有五六枚铅弹隔着六七十步的距离击中了鞑靼骑兵。

  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给阿鲁台一种做错觉,那就是他能全歼明军这三万骑兵。

  “呜呜呜——”

  “这有什么好记载的,俺就在边塞,这些军情俺知道就行了,记录下来干甚?”

  北山壑位于北山西南部,在汛期过后整個河谷是茫茫一片的草原,南北长三十余里,东西宽十余里,足够容纳百万头牛羊在这河谷草原上悠闲地吃草。

  在朱棣看来,这是因为阿鲁台担心主动出击而导致明军下马结阵。

  “你带一万骑兵,趁夜色走西北的北丘绕道,通过我之前告诉你的那个地方下山,等朱棣他们经过后,你看情况截断他们的后路!”

  “北山壑……”朱棣呢喃着这个地名,单从地名来说,壑一般都是指谷、深沟等地形。

  “冲上去,不要用全力,连战三合就撤回来,如果他们追击,也不要回击,老实撤回来就行,期间用弓箭对敌,别用火绳枪。”

  一支利用山势布阵的军队,必然要在四面八方都设置好防御。

  他要等,等明军自己出击,以此来判断前军到底是伪装成骑兵的长枪马步兵,还是货真价实的骑兵。

  朱棣将代表明军的旌旗插在了北山壑:“明日就在这里,大破阿鲁台部!”

  此时阿鲁台所部战兵规模在三万,而明军的规模与他们相当。

  “不知道有没有甲骑……”

  在河谷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