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章 二甲传胪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惊讶过后,陈延定下心来,开始答卷。

  想要确认这篇策论的主题也很简单,淮浙雪灾,有人让陛下呈罪己诏于泰山,雪灾已是一二月之前的事情了,大家有听说陛下往泰山呈诏的事儿吗?

  显然是没有的,所以,他必定不想上诏。

  于是,陈延入题的第一个角度便是,雪灾因何而生。

  古语云,天灾人祸,雪灾并不由某个人而产生,所以罪己诏不是治理雪灾的根本,要从头看事件,本来只是大雪,为何成了如此大的灾害?

  陈延那个时候就在淮浙,房屋倒塌、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寒霜,一时之间不能种下作物,粮食价格飙升,致使大部分的百姓无钱买粮,朝廷虽有救济,但层层盘剥,到淮浙所剩已不足一办之数(当然这个不能写),只能写因为运输折损了部分粮食(懂得都懂)。

  当然,还有淮浙省那边沟渠治理做的也不好,雪化之后水没地方去,积在田地里,又影响了春耕……使得受灾百姓进一步扩大。

  那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朝廷为何没有足量的济民堂,官府没有及时入场调控粮价,淮浙府没有囤积足够的粮食应对哄抢,以及没有专门的农事官来处理这些事,指导灾民们在灾后如何重新种地……

  从大方向概述了此事之后,陈延决定从小处挑讲,毕竟策论篇幅有限,什么都讲是讲不精的,他思忖了片刻,想起了许多人对自己说过的话,当今宇帝,是一位看‘实绩’、爱做‘实事’之人的皇帝。

  笔尖略顿,其实这样往后说,延展的略开,从大题到小点,但最终,他还是落笔了。

  落笔的重点,就围绕着后世的一句话:术业有专攻。

  各种府城、县城衙门,是否可以多设置一些岗位,如,专门应对灾害、农事、房屋建造的岗位,将府城的官员职能画细一些。

  很多该做的事情为什么知府、知州不做呢?因为这件事‘谁都可以做’,那就意味着,谁都可以不做。东窗事发,找个人当羊顶上去就好了。反正,让人心甘情愿开口抗下所有事的办法并不少。

  嘶,思绪又歪了,这是浮华之下不能描写的部分。

  陈延想着,嘴角轻扯,他沉了沉心思,再次进入了正题,从上到下,把设置更多的‘司职小吏’,明确更多官职的‘作用’,从而达到‘各司其职’的目的说了个便。

  正当他兴致到最高点之时,旁近忽然有声响传来,嗯?

  此时有声响,陈延猜到估计是皇帝下来了,果不其然,抬头,那个黄色的影子已经不在上座了。

  没错,成宇帝已经下来看兜圈子了,他十几岁御极,不过那时年纪轻,父皇留下的顾命大臣一大堆,还有太后在上面坐着,很长一段时间,成宇帝都感觉自己像是别人手上的傀儡,过往历史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