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 欲立农事司_农门科举奋斗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从翰林院中不起眼的检讨到圣上面前的红人,需要多长时间?

  对陈延来说,只需一旬的时间。

  他自认初次面圣头脑发懵,太过随性,说话没有计划,表现不如预期,但天子似乎十分满意,不仅在次日于翰林院赏了陈延一柄名贵的山水折扇,还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连点了陈延许多次。

  弄得陈延在家里的表现复盘直接作废。他觉得不好,天子觉得挺好的。

  看来,上位者的心思并不好揣摩……

  为了避免重新规划后让自己失去那种被‘欣赏’的特质,陈延停下了制定新计划的脚步,转而给自己画了一个较大的‘框’。

  他只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所作所为限在规则的框内,其他不再强烈要求自己。而省下来的多余的时间,他则用来做农桑规划了。

  如今已是夏季,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是需要时间的,近来天子时常让他伴驾,也会提到农桑之事,只要作出能解决此事的策论,待众人评议,此策上马,满打满算,明年春种也许就能用上了。

  每每想到这里,陈延就觉得动力满满。

  毛笔于纸面上轻扫,陈延凝神,这篇农桑策论,他分了三个方面来讲,目前还都是浅浅的分区,待写好之后润色,再找叶公或是叶伯父一观,最后呈给天子。

  一是如何最大限度利用江南沃土。

  如今农田松散,不若花钱垦田,然后把好的水田连在一起,丈量土地,由官府的农事司统一管理,固定请人上工,收到粮食直接充入国库中。

  这样的大规模种植,不仅可以提高产量,也能提供一定的种植‘工位’,钱财流动,对于种植当地的市场、民众安定都是有好处的。

  二是如何在不太富庶的地方鼓励种植。

  陈延思忖此题的时候,想到的便是前世大诗人王安石曾经推行过的‘青苗法’,即官府做‘庄’,向民借贷。

  借钱风险大,陈延肯定是不主张借钱的,毕竟天高皇帝远,中间经手的人太多,无好吏好年景,就容易变成恶法伤民。

  他想主张的,是‘借种’,借肥,借工具与耕牛。

  高产、易发芽的良种,官府里沤好的废料,铁质农具和老黄牛,拥有这些,只要不遇到极端天气,何愁种不好粮?

  且,借粮种不容易借出离谱和贪污,反正登记的农田就那些,借出去的粮种肯定是有定数的。

  悬笔,又有了新的问题,良种从何而培育、新肥的方法需有人找出来、打农具倒好说,大名物产丰富,有矿,耕牛……得找个养牛的老手把他的经验学过来!

  于是,策论又衍出策论,夹了一大堆,陈延写完之后一读,觉得冗长又复杂,自己都看不下去。

  陈延:不行,得削一削。

  在陈延精简策论、且被天子传召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个令他十分意想不到的人。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