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六章 宏思巨构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殖民政策,在非俄罗斯民族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虽然俄国十月革命后,一度承认各民族有自决权,使民族矛盾得到了一些缓解,但苏联仍采取对外扩张主义的政策,从1919年至1944年,先后吞并了读力的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乌克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图瓦等国家和地区,并通过对外侵略和武力威胁兼并了包括罗马尼亚人、芬兰人等民族的大片土地。并在整个苏联推行俄罗斯化政策,民族主义被视为苏维埃和社会主义的对立面而受到严厉的打压,各民族的政治、文化、经济精英多被处决,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意识遭到摧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情况就变得越来越严重了,面对德[***]队突然入侵,苏联在战争初期一泻千里,伤亡惨重,一败涂地。在这个时候,苏联政斧采取了一种十分缺德的少数民族政策,他们的意识形态让他们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俄罗斯土地上的少数民族,有朝一曰很可能成为德国法西斯的第五纵队。

  所谓德国法西斯的第五纵队,就是可能成为潜在的,未来反对苏联的敌人。因此苏联采取了一种把这些苏联的少数民族,从他们的原居住地迁移出去,迁移到一个特殊的保护区里边去,便于苏联当局进行控制。他们就是凭着这种想象就把苏联境内的这些有可能在德国人入侵的时候,成为俄罗斯的敌人的波兰人、芬兰人、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立陶宛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尔梅克人、车臣人、印古什人、远东朝鲜人等少数民族采取预防措施,实行了残酷的种族清洗和种族迁移。把他们监禁起来,或者把他们杀掉。还有就是在大清洗时期对少数民族的党员、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无辜者的流放和屠杀,有些甚至被集体处决,这对苏联各少数民族的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思想冲击,极大的加深了各民族的不满情绪。

  除了少数民族受到的非人待遇外,在经济上少数民族也没有从苏联受益。东欧的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没被并入苏联前经济发展不错,尤其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生活水平可以媲美北欧国家,但是并入苏联后由于苏联的一系列不公平的待遇和无耻的掠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尽管苏联一再宣称,苏联已成功的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民族问题,但事实上苏联一直也没有能够溶解沉淀在少数民族心中对俄罗斯民族刻骨的仇恨,这些仇恨如同孕育的火山一样,在等待着一个契机总爆发。

  而这次中苏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成为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走向民族读力之路的契机呢?中苏之间的战火会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