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9章 人口 田亩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连战乱,让河南的人口流失很快,汝宁一府,情况不向豫东那样残破,不过人口密度也稀疏起来。

  去年十一月间,高二哥占据汝宁之后,便开始进行人口统计,重新丈量田亩,但是因为汝宁一地豪强势力很大,清查只在汝宁府城附近有所进展,在其他各县却无法进行。

  好在二月间,高义欢大败了汝宁巨寇刘洪起,并将他围在查牙山折磨,让各县土豪和士绅们心中生怯,高义欢才开始正式于各县设官,政令慢慢通畅。

  三月初,清查上蔡县时,又发生一件事情,豪绅黄世仁趁着高义欢攻下汝宁,拿下崇王府之际,趁机侵占上蔡县崇王藩田六千多亩,并勾结官吏,伪造田契,妄图据为己有,被人告发。

  加之又查得,年前分摊粮食时,黄世仁危言恐吓百姓,让百姓输粮,最后自己粒米未出,反而倒赚五百石粮食,让高义欢勃然大怒,发一司人马攻破黄世仁的庄园,将其正法,便彻底吓坏了汝宁的豪强。

  三月底时,随着高义欢兵马越加精悍,各县都进驻一司士卒,再加上豪强被震慑住,原本无法进行的人口统计和田亩清查,在四月初,便先后完成。

  最后得出统计,高义欢治下汝宁一府,再加上鹿邑、陈州、项城、沈丘,人口共有九十三万人,田亩七百一十四万余亩,其中三百八十万亩为崇藩、福藩、周藩的藩田,剩下的则属与私田。

  公元1578年,即万历六年,张居正下令对全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进行清丈,并对破坏清丈者,要“下令切责”,最后清丈结果为七亿多亩,而此后一段时间内,随着田亩的开垦,这个数目还在继续增加。

  高义欢治下的土地,人均可到七亩,但高义欢在分田时,每丁才给五亩,在加上军田,他手中依然还有近二百余万亩土地。

  当然这些土地,大多是处于荒废的状态,有的是因为无人耕种,有的则是因为受天气影响,无法灌溉。

  这时汝河边上,两边都是大片的田地,里面绿油油的一片,每千亩田地上,就有一处新建的村落,百十名汉子,或搭建仓库,或于田间忙碌,勾勒出一副美好的田间画卷。

  “将军,按着你的吩咐,四万多俘虏大部分被安置在汝河沿岸,兴建了数百个庄园。”于应龙骑在马上,指着河边的田地,开口说道。

  高义欢看看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土寇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之所以沦为土寇,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受天灾影响,加上繁重的赋税,确实活不下去,只能丛贼,二是本来还能生活,地也能种,但没有一个安稳的环境,种完就被抢,便索性不种,无奈从贼。

  俘虏这些土寇之后,鲁义方的意见是分田安置,不过高义欢并没采纳。

  如果安置,那他们就是良民,分给他们的田地,高义欢前三年只能收两成税,三年后土地为他们私有,便只能征一成的税,而如果他组建庄园,把这些人当佃户使用,他却能最高征收三成税,甚至直接当农奴,只管他们饱饭。

  高二哥现在的地盘,商业并不发达,税收的大头就是田赋,他能多征就多征一些,况且这些土寇也需要给予一定的惩戒,否则不能起到震慑和稳定地方的作用。

  在乱世,需要用重典,法令必须森严,犯错就要严惩。

  “庄园建设的不错。”高义欢驻立在马上,扭头看向蜿蜒的汝水,看远处大群人影正在修筑水坝,不禁又问道:“汝宁府的水利修得怎么样呢?”

  “回禀将军,卑职参考在鹿邑的经验,在汝河沿岸新修水利。”于应龙又指着远处正在筑坝的土寇,“不过,因为错过了季节,汝河现在水量较大,需要先修分水堤,所以工程量很大,怕是要等明年才能完成。”

  “现在的气候很反常,水利关系重大,我希望筑坝的速度还是要快一些。”高义欢看看忙碌的人群说道。

  这时从汝宁方向,却有一骑奔驰过来,“启禀将军,关中有消息传来!”

  (求书单推广,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