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8章 兵临剑门关_南明大丈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全力增援剑阁。”

  当年邓艾就是走阴平偷袭了成都,吴三桂肯定会设防,但高义欢并不是要突破阴平,只是让吴三桂知道,有西魏兵马出现在阴平道上,吴三桂就不得不顾忌他是否是想学邓艾。

  “吴三桂手中精兵不到五万人,魏王这样布置,将关宁军的兵力分散,主力突破剑阁的可能非常之大。”李定国听完高义欢的布置,不禁说了一句。

  “知孤者定国也!“高义欢脸上露出笑意,注视着李定国,但李定国却把目光移开,高义欢见此,讪笑着一挥手,“众将都去准备吧。”

  九月初,秋风微凉,带着一丝寒意,在绵延起伏的大巴山中,树叶已是微黄,山顶、山腰和山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层次分明,巍峨壮观。

  这时在曲折难行的山道间,一支数万人的军队,旌旗半卷,绵延数十里,蜿蜒如盘蛇,向着蜀中艰难跋涉。

  高义欢穿着金甲,骑着战马,侍卫周大利牵住马缰,在队伍中缓慢前进。

  忽然,前面的队伍停下了,数万兵马立刻就被堵了下来,高义欢知道,应该是前方的道路出了问题,于是一挥手,“暂时停下休息。李来亨,你去前面看看!”

  魏军在关中待了大半年,除了等候物资外,还开始修复入川的道路,控制蜀道,不过道路难行,再加上被有意破坏,靠近汉中的路段还好,但越靠近四川就,越难走了。

  这一停下,就是半个时辰,士卒们抓紧时间吃完饭,前方的士卒才再次运动起来。

  崎岖的道路上,精锐的选锋营士卒,率先用绳索木桥,通过被破坏的栈道,迅速向前突进,追杀关宁军的小股人马。

  大军则在后面走走停停,不时有士卒,驴车和火炮滚下山坡,但魏军却并未因此而喧哗。

  剑门关,在四川广元大剑山,关城依崖砌石为门,易守难攻,可以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座关城是蜀汉时期建造,历史悠久,是四川的重要门户。

  这里地形险要,夏国相在此驻兵五千,用来防备魏军入川。

  此时关宁军早已经得到了西魏大军入川的消息,关墙上点满的火炬,士卒手持着长矛来回巡视。

  “栈道上有人?”一名士卒突然停下了脚步。

  带队的将领也停下脚步,向关外望去,漆黑中却看不见什么人影。

  “栈道都拆了,哪里的人?”军官站在原地,仔细看了一阵,确实没发现异动。

  士卒们继续巡视,可没走几步,那名士卒又叫了起来,“真有人,对,是有人!”

  为首的军官眉头一皱,“你看见啥呢?”

  士卒眯起眼睛远眺,厉声道:“有人在修补栈道!”

  这时其他人虽没看见,但是却听到了响动,“头儿,真有动静。”

  将领一听不再犹豫,断然喝令,“敲警钟,点火,准备迎击敌军。”

  说完,将领便带着一队弓箭手和火铳手出了关门,来到栈道的出口。

  此时距离拉近,将领便已经看见,确实有士卒借着夜色的掩护,正在栈道上铺设木板。

  “放箭!”军官立刻一声。

  这时对面却铳焰闪烁,猛的发出“砰砰砰”几声铳响,破甲距离在七十五左右的自生火铳,射程和威力远远超过关宁军,还没跑过来的关宁军士卒,就在铳声中,栽倒数人。

  四更时分,成都城中一片漆黑,万籁寂静,但是吴三桂的秦王宫内却灯火通明。

  孙可望率军退回城都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撤出了成都。

  成都平原上,关宁军的马军厉害,几乎没有敌手,西军守卫成都,等于坐困孤城,吴三桂可以占据城都平原,获取粮食和物资来困死成都。

  为此孙可望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撤离了成都,向川南、川东转进。

  孙可望一走,吴三桂就成了成都之主,但他屁股还没坐热,高渔夫又他娘的来了……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推荐,订阅,月票,求支持正版)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