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六章 一拍即合_大顺小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付吗?”黄彦章最后问了句。

  “大人,韩府的定金,连同乐王府的定金,芝山公已经给了,孟师爷、刘大哥的定金也已经给了。为了让大家放心,钱不会给到富口县衙,而是直接给到隆利昌号,反正修建费用是它垫付。隆利昌号会单独列个账户出来,专款专用,等到完工,大家伙把尾款结了,再当着诸位代表的面,把帐清了,隆利昌号垫付的,就还给它,剩下的,自然是富口县的‘财政收入’。”

  富口县的财政收入?这新鲜的名词不用解释,黄彦章也能听得明白,因为他对钱财很敏感。

  听明白后,黄彦章的心,那个滚烫的呀。

  现在地方州县和府,基本上跟工商赋税无缘。流通和交易税赋,都归户部的关税所或藩司的理税所征收。地方官府能过手就是每年的秋粮和丁口税等。

  那些粮税是有油水,可是风险大,御史最喜欢盯这一块,抓到纰漏基本上就是流配三千里起步,很有机会在菜市口吃一刀。

  主要是经手的人太多了,从地保里正,到乡老衙役,从书办到掌案,数十人要在里面分油水,哪个觉得分少了,一份举报信投到巡察御史或佥都御史衙门,就是惊天大雷。

  这财政收入好,有了这笔钱,地方正堂官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师出有名。油水足,风险小,咦,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条财路呢?增加财政收入,再借着修路修桥、赈济贫弱等名义花出去。中间怎么玩花活,就不用言传了。

  唉,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黄彦章感觉自己错失了几十万两银子,很是心塞。

  不过他很快就回过神来,笑眯眯地对岑国璋说道:“益之大才啊,一个码头商业区,百姓福祉,地方收入,朝廷赋税,面面俱到,全部兼顾到了。”

  宋公亮在旁边默语补充道,还有各级上官,各处势力都兼顾到了。到时候你们拿到白花花的银子,能好意思不夸这位两句吗?勘磨考课能好意思不给人家一个卓异?

  我一直在追赶着恩公的脚步,每当自己以为跟上了脚步,才发现,那就是个错觉,自己还差得远呢!

  这边岑国璋恭敬地说道:“下官不管做出多少成绩,都是在大人你的指导和督促下完成的。而且富口县码头只是先行,要是有成效,江州城的码头也可以扩建。”

  黄彦章一听,笑得更加开心了。好主意,江州城的码头,比富口县那个码头更繁华,一旦扩建,那就是个聚宝盆。

  此时的黄彦章已经想好,等到富口县码头扩建完成,看到效果时,吏部选派下来的正任知县也该到了。那时候自己可以运作一番,把岑益之改任为江州府衙经历,也是正八品,正好来主持江州码头的扩建。

  只是他攀上了韩尚书的大腿,愿不愿意来还是个问题。

  此时,黄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