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470章 不肖子孙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签订棉花收购合同后,他们简单的一算,种棉花比种其它的什么玩意可划算多了。

  种棉花最关键的一得地多,还最好是大片大片的地,这样易于管理,其次,种棉花比较需要人力,得很多人力,搞庄园式的种植,用农奴种植是最划算的,这些条件,边地却是都有的。

  新征服之地,最不缺的就是土地了。

  至于廉价而大量的劳动力,一样不缺,找个由头对土著开战便是,将战败者掳掠为奴,这种事情涉及到边疆所有军将士兵们的利益,谁会反对呢?

  而大唐西北和西南的几大新征服之地军镇,其气候恰是十分适合棉花种植的,既然有利可图,那自然是大家争相趋附。

  尤其是在前几批带头种植棉花的赚了钱后,其它人也就更积极了,这导致现在西域三镇,还有新设的信度,以及滇越、丽水诸地的棉花产量一年比一年大增,而绝大多数棉花又都最后被秦家收购,一船船的运往吕宋。

  “看来我们要扩建纺织城了,我们也需要更多的纺织女工!”

  种棉花摘棉花,男女都行,不过棉花纺织业,却更需要专业熟练的产业工人,尤其是年轻女工更优。

  面对这个问题,秦琅思考了会后,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涨工资,以吸引更多的年轻女子进纺织厂打工赚钱,不再仅局限于说用奴隶,不管是波斯来的胡女,还是汉人良家女子,纺织厂都可以招,甚至愿意提高些工钱。

  大唐如今年产各类丝绸总计数千万匹。

  相比之下,秦家吕宋的棉布产量其实还不算高,在去年吕宋旧金山港运出去的棉布也不过三百来万匹,虽然这个数量在别人看来很惊人,但秦琅觉得还是不够的,毕竟秦家如今几乎垄断了棉布纺织产业,棉布产量相比起丝绸和麻布还是差距巨大。

  秦琅需要更多的织布机和纺织工人。

  “殿下。”

  “洛阳二十一郎回信,说,说他已令广宁王秦适携四子南下。”

  秦琅眉头微皱。

  “秦适看样子不想回来?只让长子带着四个孙子回来?”

  “卫王说他如今刚任枢密副使还不到一年,现在辞职离去,有负圣恩,而且他向圣人辞职,圣人也再三挽留,所以打算做满这个五年任期再回来。”

  大唐一般地方官员,多是三年一任,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四次考核后就要根据考核成绩,拟定升迁或是平调或是降职等,很少会连续在一职担任多年。甚至还规定,官员们在一个任期后,还要回朝中述职并侯选新职。

  有时可能一侯就侯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而宰执重臣,则一般是五年一任,当然这是不成文的,实际情况,到了这等级别的大臣,很少会严格按任期来的,都是看与皇帝的关系,是否得天子信任等。

  得天子信任,就算过了七十岁也不要求致仕,哪怕执政十几二十年,也不会更替。如果不得天子信任,那可能刚做上宰相就有可能罢相。

  秦伦用任期未满为由来回复秦琅,这无疑是不想回吕宋了。

  “看来我之前的担忧,还真是没错,儿子大了,就成断线的风筝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