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九九章 推演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内的地形,只是武断的下命令。

  至于完不成,或者打不赢,那是武将的错……这就是文臣做主帅的基本思维。

  有人颔首,也就是说文臣是赞同这种做法的。

  曹霖等几人,没多话……这场合也不适合用嘴来战斗。

  他们拿着象征队伍的旗帜,直接插在了东川同样成都府路的通道上。然后才开始从鄯善府调兵,并形成一个很大的包围圈。

  这包围圈是根据地形,在重要位置布置重兵……

  很显然,倘若真的要里外夹击围困矿城的高氏队伍,很可能造成南征队伍又一次陷入泥潭的境况。

  后勤运输渠道被截断,而集中在矿城周围的国朝队伍增加,导致矿城给养负担增加……那怕是将围困矿城的高氏队伍全歼了,也无法改变再一次被围困的局面。

  战斗还在推演,可赵曦已经看到了结果。政事堂相公们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了。

  谁都看明白了,这就是添油战术,与前朝陷入南诏之地有惊人的相似……对于是不是该出兵都有了疑虑。

  无须评判,第一个指挥作战的文臣败下阵了,他自己都感到了恐惧。

  特殊的地形,善于山地作战的大理军卒,车轮炮和战车被限制发挥……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让国朝陷入困局,别说是拿下大理了,恐怕国朝为解救围困的队伍,不得不舍弃矿城,甚至让出更大的利益。

  “矿城能支撑如此之久,也就是说还能继续支撑。抛开矿城,大军直插?咩城……”

  而曹霖等人仍然没多嘴,再一次把旗帜插在后勤通道上,然后直接从鄯善府调集兵力向?咩城进军……

  相对于高氏,国朝南征的兵力是有限的,这种包围和反包围的作战方式,在大理那种山高林密的地形下,根本无法展开国朝习惯的攻守战。

  思维的固化,让他们不能从战略层面去考量这一次战事。

  ……接连三四位,几次尝试,由于脱不开固化的思维,以及对新军备的不熟悉,都让曹霖几人打的溃不成军。

  “此战广南为先,大理置后。遣兵广南西路,不理会太平寨,从特磨道进入安南,拿下高邦,震慑朗颂之安南军。”

  “此时,国朝军伍在太平寨发兵,配合高邦之军伍,一致向南……打退安南扰边之军。”

  打安南,高氏不会动。不是他不想动,是顾不得。

  战略目标是大理,打退安南……

  “击溃安南,首先可避免国朝进入大理后,安南趁机作乱。同时,击溃安南之队伍,可以自广南进入大理境,造成高氏首尾不相顾的大势。”

  “成都府路进入大理之队伍,置矿城不顾,做攻打鄯善的假象,广南入境队伍,极速行军,在鄯善与?咩城之间设伏……”

  “同时,矿城突围,想鄯善府进发,而进攻鄯善的队伍,半路折返,绕路回到东川,尾随追击矿城突围之高氏军。”

  “此时,可形成对围困矿城这部分高氏军的包围。这种包围不是高氏设定的位置,双方在后勤给养上都不会太顺畅,而我方军粮的优势可发挥出来。”

  “此役可将东川至鄯善一带连成一片,国朝南征军控制的一片。以此为据,从北、东、南三面成三路大军向?咩城进发……”

  吕公著一边解说,一边在沙盘上插着旗帜……

  曹霖等人这时候是真的疲于应付。那怕是有足够的军卒,在军备的优势下,也再难维持了。

  吕公著对于新军备的了解和熟悉,真不是其他文臣可比的。

  我成了仁宗之子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