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九八章 官家的推断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即便是北辽也没有真正占领了辽东。前朝虽然也有些记载,也是靠近鸭绿江一带,还不是冷到极致的那种。

  “滴水成冰?”

  这已经是内阁各位想象的最冷的天气了。

  “不,应该可能是滴热水即成冰!”

  赵曦也不确定。但是他记得后世有玩撒热水变冰花的游戏。想来在海拔三千米的青藏高原,应该也有这种可能。

  他记得,他去青海时,大白天穿半袖,到晚上是保暖衣加冲锋衣…~

  不管信不信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内阁大臣没必要跟官家较这个劲,随了就是了。

  “另外,告诉王韶,让他责令前方的军卒,务必要做好记录……”

  赵曦说到这,突然想起来,这时候根本没有温度的概念,也没法记录温度。

  算了,就这么一说,具体怎样记录,随他们吧。

  ……

  临近夏末时,走这条通道行商的,是准备穿过这条通道,在那里的冬季来临之前,抵达巴格达的。

  以往也有,本来这条通道上的商贾也不算多。

  这时候,王韶已经西移了自己的营帐,将河湟直接交给了苏辙。

  王韶一直是个讲规矩的人。

  从朝廷接受皇命开始,他就应该是这支偏师的大帅了。之所以留在河湟,是为了辅助苏辙和章惇顺利接管。

  从青塘董毡内附后,河湟一带已经不再有任何可能的意外了。关键是,他看得出,苏辙在处理政务上,比他强。

  随同王韶西移营帐的,还有章惇。

  朝廷的用意很清楚,章惇也是个有自知的人。那怕是做王韶的副手,也没必要继续在河湟待着。

  在河湟,每当遇到一些繁琐事务时,章惇老有把吐蕃人杀一批的念头……还是作战吧,自己适合。

  既然青塘已经被国朝掌控了,在西行的商队上,自己就好掩盖,很容易瞒过西夏。

  几次,连续几次,探路者的这几位,都要求继续带队西行…~

  让他们留在河湟,这可是皇命。

  ……

  入冬后河湟督府带来的奏报,终于让诸位内阁信服了。

  河湟督府这边,在入冬后,也曾尝试过再派人西行…~

  结果是,别说再往西行,就一场大雪,连河州跟青塘都没法联系了……

  “苏辙奏报,青塘以西全部被大雪覆盖,根本就没有路线和方向,放眼往全是雪,走不了多远就会导致雪盲。”

  “即便是用吐蕃人的方法,用皮子遮了眼,也根本不知道该往那边去!白皑皑的,都是雪,四向都一个样…~”

  “听牧民们讲,这一场大雪,一直到开春都未必能融化了……”

  “青塘一带,牧民都围绕着青塘城集中。这样的白毛雪,那些游牧的小家族,不仅仅会冻死牲口,恐怕冻死的人都有……”

  “唉,以苏辙的这些奏报,官家再一次判断对了。若没有官家配备的那些物品,西进的军卒,十能存七就不错了。”

  “官家又是如何知晓的?”

  “其实,这不能推断。按照官家的那条理论,就是用已知条件来推断未知。官家摘录的所有记载,以此来判断那条通道的寒冬,从而有备无患。”

  内阁大臣们在讨论苏辙的奏报,从而也就想起了当初官家所做的准备。

  要说赵曦这是推断…~高看了。其实赵曦纯粹是评多出来那千年的见识在做准备。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