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一零章 形势不饶人_我成了仁宗之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原本,耶律乙辛想过,一旦谋反之事不成,他便以数万骑兵化整为零进入大宋之境胁迫大宋接受自己,或者说服宋国与自己一起出兵伐辽。

  或者说,他可以以这数万骑兵为基础,要挟宋国给他留生存之地。

  以燕云为饵,在两个敌对的王朝之间,耶律乙辛认为自己最终可以得到一丝生存的机会。

  如今看来,自己想当然了。大辽的皇帝,并没有在大辽朝廷失去支持,在契丹贵族中也还依然是陛下。而大宋,早已不是当年的大宋······这一点他有估计。

  耶律乙辛以为,宋国之所以强硬,无非是依仗这战车和火器。只要他将骑兵化整为零,宋国的战车和火器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优势。

  可惜,理想丰满,现实骨感。耶律乙辛现在才知道自己错了。

  对于统帅一级,大势上的判断错误,便是失败的开始。

  虽然宋国的态度需要耶律乙辛考虑,然后做出应对。可北辽朝廷平叛队伍的步步紧逼,才是他当前最紧要的。

  跟宋国交涉的事,耶律乙辛觉得可以暂时置后,可跟大辽朝廷作战的事,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从一年多前自己起事开始,在宋国出兵北上、女真四部响应,以及苏州等地混乱的基础上,他的起事队伍在西线曾经打到了奉圣州,而他耶律乙辛率领的主力,也曾几乎做到了兵临大定府城下。

  可惜,到了如今,起事的队伍折损大半不说,也被朝廷的平叛队伍将起事的队伍压缩到了南京道析津府这狭小的空间里······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开始就放开宋辽边境,让宋国与大辽全面开战······若是那时候,自己协作宋国作战,最终也未必得不到一个封王的结果。

  可惜······

  若是后悔这样,是不是后悔最早不该设计皇后,不该设计太子,甚至不该想进一步陷害皇孙,进而谋反?

  人在春风得意时,永远想不到自己落魄时的样子。不可一世,是因为有不可一世的基础。真沦落了,所有的曾经都会想一遍,说好听的,这是反省,从而知得失。说难听的,这就是不敢面对现实,或者说不甘心面对现实。

  耶律乙辛现在就是这样。

  “大王,敌方已经逼近檀州(密云县东)······”

  这就是形势,真正的形势不饶人。耶律乙辛这个北辽的南大王,到现在,真的名副其实了,地盘只剩下北辽南京析津府了。

  “西线如何?”

  “回大王,已在军都关一带布置防线。但···但是······,末将以为,军都关能阻拦敌方的时间不长。大王,需要考虑下一步了······”

  都是骑兵,所谓的关隘,对于己方和对方都一样。大辽的军卒不擅长守城,骑兵在山岭发挥的战力有限。决定胜负的关键是兵员多寡。

  而现在,耶律乙辛身边的剩下的,也仅仅只有死忠了。满打满算也就五万兵力了。

  顶不住是肯定的,可是后路······后路又在哪?

  析津府往南二三百里就是宋国的边境了,那里是二十万战车捍卒,还有十万武装到牙齿的精锐骑兵······

  我成了仁宗之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