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4、和她一样的志愿_当科研大佬误入女团选秀[娱乐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本来已向在外地谋了份好差事,只待回北京转车,却只因为去看了你母亲的一场演出,我就决心留在北京。”

  “卖冰糖葫芦可以,卖豆汁儿也行,只要能娶到这位姑娘,我情愿在茶馆儿门口给人算命。”

  “可您不是一名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吗?”路鸣反问。

  父亲摇摇头,又开始了手头的工作,良久,他才缓缓答道,“人这一辈子,只有有了心,才会开始理解唯心主义者。”

  后来路鸣把父亲的这句话告诉给了许儒城,对方表示十分赞同,路鸣记得当时的许儒城只用了一句话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智者不坠爱河,可总有人甘心情愿,当爱情的愚人。”

  父母爱情,是路鸣留在北京的原因之一。

  而原因之二就是,路鸣想要留在祖国的首都,这里是这个国度的首脑,只要留在这里,她就永远热泪盈眶。

  记得自己是在北京的站台登上前往苏联的列车的,父亲送她上火车,递给她的书上一句《十四行集》节选墨迹尚新。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

  路鸣知道,父亲是在用这句小诗告诉她,出国学习是她生命中忽然出现的“彗星”,而“狂风乍起”指的则是,望你有朝一日,能够为祖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记得她自美国远渡重洋回到北京,时值祖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际,许儒城与她先后被派遣至航空航天驻疆研究所。

  许儒城先她一步过去,由于他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直到她临行前才获得了一次与他通信的机会。

  信笺很小,她只短短留下了一句话,“许儒城同志,你说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能否被后世记得呢?”

  不久之后,她收到了国安部特派员送来的回信。

  许儒城在信中逐笔写下:“隐姓埋名,不怕后人遗忘,惟怕祖国,不立他国之上!今你我将青春献于祖国,不应将青史留名四字刻于心上,咱们中国人的生命,生来就应属于祖国的大好河山!”

  见故友依旧,她与一众同事相视一笑,随即交上了一早就签好了的《保密协议》,一同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

  路鸣忽然想起,《保密协议》中有一条要求:“不得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如今想来,素有写日记习惯的许儒城,想来心中应该还是藏了不少的事儿吧。

  这里是北京,是她被种下爱国信念的北京,是她一次次不舍的离开又一次次毅然回来的北京。

  她爱这里的胡同口儿,爱这里的冰糖葫芦和豆汁儿,最爱的,还是广场迎着朝日缓升的那面红旗。

  “距离志愿填报系统关闭,还有20s。”网页弹出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