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三章吏治改革(下)_变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且要知道,吏治改革,任重道远。

  而且现在的大明,开国近三百年来,吏治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也就是官场各种贪污腐化盛行,甚至一些原本属于潜规则的东西,都能堂而皇之的出现了……就好像此时盛行的‘常例’。

  所谓的常例,是各级官吏敲诈勒索下级官员,损害黎民百姓利益,包括侵占国家财产的一种总称,也就是他们为了维持体面生活的需要,想出各种可以做手脚的名目。

  具体来说诸如小民夏秋二季纳税的时候,明明只需要交一斗谷子的正税,结果却需要缴纳一斗二升!而多出来的即为火耗,也就是所谓的常例,可是上缴户部的,依然是一斗,这多缴纳的这些利益,就被各级官吏侵吞了。

  又或者再举一例,例如当初毛文龙的东江镇存在的时候,如果朝廷给他的军饷,一年核定是一百万两的话,那么这一百万两从户部的官仓提出之后,就开始层层‘瘦身’。

  然后等到最后到了毛文龙手里之后,一百万两只剩下了六十万两,只能拿到六成左右(甚至这六成里面,都还有折色本色之分)。

  而这在官场上的俗称就是‘漂没’——就是说这些东西路上遇到意外,损失掉了,没了,其实这也是常例的一种,不过克扣的对象从下面的小民变成了边镇官兵罢了,

  只是,这样的做法却对整个国家都产生了非常坏的影响!就以这一百万两饷银来说,等到了毛文龙手里之后,只剩下六十万两了,那么他会怎么办呢?既然你们上面都会克扣,他不会吗?

  于是在接下来的下发过程中,继续层层克扣,这样最终到了那些小兵手里的时候,一般只能拿到五成,甚至更少!

  而这样一来,明末的军队没有战斗力,也就很好理解了,要知道这些可都是职业军人,把脑袋挂在裤腰里的危险职业!可是现在呢?连这样的卖命钱都要克扣?所以明末的军队军无战意,遇敌即溃,乃至最后亡国灭种,被区区一个关外蛮夷灭亡,也就很好理解了。

  (当然举的这个例子中,毛文龙还算是个不错的武官,东江镇的地理位置也比较差,所以克扣的应该没有这么多,不过还是可以从中看出这个问题)

  甚至再多说一句,所谓的常例,不仅损害了百姓和国家的利益,它还是一把双刃剑,同时还腐蚀了一众官员。

  举例来说,一个十年苦读,新鲜出炉的新科进士,授官之后本来雄心勃勃的想做出一番事业的,可是等到进入了官场这个大染缸之后,又有几个能保持初心的呢?

  你敢不收常例?不收就是得罪同僚,收了就是不复本心,而面对这样的考验,最终又有几人能抗拒呢?最后不过是变成了天下乌鸦一般黑。甚至真的有某个异类的话,敢不收的话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