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5章 雾霾都别想盖住_德云:从大师兄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相声最有味道的部分,便是垫话。

  同样的正活,不同演员来垫,便能生出不同的味道。

  除了垫话,换底、改包袱、添包袱,同样如此。

  一个曲目,梁子不变,剩下的可以玩出花儿来。

  而且按门内的老规矩,不是你想不想玩花,而是你必须玩,必须改。

  倘若因为把活使老了,让观众喝倒彩,那罪过大了,这是在砸相声行当的招牌。

  没得推脱,下台后,自觉跪到祖师爷牌位面前去告罪吧。

  倘若师父在场,劈头盖脸的抽上你几竹鞭,这都算轻的。

  哪怕你年纪已然不小,哪怕你在江湖上已经闯出了偌大的名声,你敢吭一声试试?

  别说什么“规矩死板”的屁话。

  相声是吃饭的手艺,饭碗被砸,一家老小是要饿死的。

  衣食不饱面前,多严格算严格?

  所以,相声门自古流传着一句老话:一遍功夫一遍巧,一遍拆洗一遍新!

  也正是有如此的从艺态度,不少经典名段,即便被说了上百年,表演过几百上千遍,依然能达到“叫彩儿又叫座儿”的效果。

  “听不腻”三个字的评价,也正缘于此。

  这是相声门的荣耀,也是相声艺人的辛酸。

  轻飘飘的三个字背后,掩盖得是一代又一代相声艺人的眼泪和汗水!

  郭德刚以传统相声艺人自居,守得既是这份手艺,也是这份从艺的态度。

  只是,守得很难啊!

  好在,现在德芸社又多了一位冉冉升起的小角儿。

  即便在整个相声门内,他只算刚刚冒头,但他身上的光芒已现,连燕京的雾霾都别想盖住。

  台上的表演在继续。

  唐云风和小侯爷的包袱一个接着一个往外砸,跟轰炸机投弹似的。

  其中有段子里自带的,也有俩人随便谁现场捏的。

  一人能捏,另一人便能接。

  俩人你来我往,好似高手过招一样,相当精彩。

  台下的观众已经笑疯了,依然在笑。

  进了相声的主场,你笑与不笑,那可由不得你。

  倘若连这点都做不到,那便是演员没有能耐。

  《燕京话》,属于侯大师的经典名段。

  因为唐云风垫话的不同,演出了别样的风采。

  说什么封神之作,太过玄乎,但班子里从此肯定多了一段经典。

  而且因为垫得太瓷实,原本十来分钟的段子,愣是半个多小时才使完。

  结束了。

  全场掌声雷动,笑声震天。

  唐云风和小侯爷鞠躬下台。

  另一头的于大主持人,接茬上台报幕,张罗着下一场。

  俩人相跟着往下场口而去。

  此刻,唐云风再看小侯爷,眼神已然有了不同。

  光说不练假把式,相声行当可不兴这个。

  甭管是盘道,还是砸场,亦或是出头,台下不练台上练,靠能耐见真章。

  而刚才这一场下来,唐云风把小侯爷的底,直接摸了个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