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6章 那些少年!_从八百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单挑两名中国士兵。

  但所谓困兽犹斗,何况是人呢?

  一个人打不过,那很简单,拼命就是。

  战场上最多出现的场景是什么?是一名士兵奋不顾身的扑过去,用身体当盾牌任由日军步兵狠狠刺穿,而后用尽最后的力气死死抱住即将夺走自己生命的步枪,任凭日军怎么用力抽离,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拔出刺刀。

  而后,紧跟其后的士兵再狠狠用刺刀刺过去,舍不得丢掉步枪的日军往往会被同样的方式给刺穿。

  一换一,就是中国军人寻求的最好结果。

  就算遇到聪明人,见势不妙丢枪保命,但失去了自己的武器之后,在如此凶险的战场上,半只脚也踏上了奈何桥。

  仅是这样的一换一,或许还不足以体现白刃战的残酷,许多士兵的刺刀因为多次格挡导致弯曲变形根本无力再成为杀人工具,于是他们选择用随身的匕首,或是就地使用地上的石头。

  所以,山坡上,流的不仅是鲜血,还有脑浆!

  石大宽是11师31团第3营2连的一名二等兵,这个全军最低的军衔意味着他不过是一名才入伍不到3个月的新兵。

  是的,石大宽的家乡在苏北,1937年日军由淞沪打开中国的东南大门后,一路横扫江南,家里原本还有几亩薄田可以度日的苏家在日军金陵大屠杀之后,在石大宽的父亲带领下,毅然抛弃了可以供全家老少活命的田地,随着逃难大军一路南逃至江夏,后又逃至山城。

  这期间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石大宽的大哥在38年年初参军成为第30军第31师一名士兵,参军不足两月,就参加徐州会战并血战于中心战场台儿庄。

  为守住台儿庄这个中心战场,31师连团长都要亲率敢死队上战场,一个连能活下来一半,就是损失极轻的。

  而石大宽的大哥石大厚所在步兵连145人最后仅存8人,活着的名单中并没有石大厚的名字,那个刚满22岁的青年战死了,但他替家里挣了10大洋的抚恤金,那是他重伤未死的连长用自己的奖金支付的。

  正是这10块大洋,支持石大宽一家得以在漫长的逃难途中没有饿死。

  然而苦难依然没有结束,一家人得以栖身的江夏也要开始打仗了,全家人不得不再次逃难,这次是石大宽的年仅18岁的二哥石大重站了出来,在江夏街头参军加入第71军,并在随后的9月份参加着名的万家岭歼灭战。

  这一次,石大重活下来了,还荣立战功,给家里寄了20大洋,足以让一家老少在山城活下去。

  但好景不长,一年后,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已经晋升为中士的石大重战死。

  而此时的石大宽不过刚满16岁,看着母亲为了战死的两个哥哥已经哭瞎了双眼,还是少年的他只能藏起了参军替兄长复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