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2章大明不搞奴隶制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只需要派遣一些人手过去,充做监工、官员等等,至于劳力,大可从附近抓一些蛮人来做。”

  “吕宋岛上不行,还有附近的岛屿……荣王如今就藩,想来也是忧愁王国周边蛮夷土人的,朝廷既然为其宗主,自然要替荣国解决些烦恼。”

  反正是关起门来开临时会议,起居注的史官都还没有过来,邱浚放话当然也是毫不客气的。

  不过要真记录到了纸面上,需要对外公布这个政策了,肯定会换成另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语,继续维护大明朝的神圣性和伟大国格。

  毕竟吕宋群岛之上,对大明称臣纳贡的小势力有很多,其中苏禄国更是渊源不浅。

  要打人家,那的确需要“师出有名”。

  “若是周边土人酋长顺服乖巧,那朝廷可以批一些钱数过去,向他们购买奴隶人口。”

  “等到金矿一开,那就是区区小钱,根本无需牵挂。”

  要做大生意,那就必须先有投资才行。

  天底下可没有白吃的买卖!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金山在前,大家都很动心。

  针对邱浚直言不讳的“买卖人口”,也是面色如常。

  因为大明朝的奴隶贸易,可不跟西方一样,抓了人就往死里折腾。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发展缓慢,而且阶级固化严重,大量的农奴为庄园领主奉献了一辈子,都还只能跟畜牲混居在腐朽阴暗的茅草房里,乃至于后世史学家还根据其特点,指出来人类社会中有“奴隶、封建”等等层次的发展。

  但要注意,这里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以西方世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说看法。

  要是将之放到中国,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为按照西方史学家的逻辑,中国并没有奴隶社会的存在,甚至那所谓的封建,也该算成“封邦建国”,在秦汉大一统后就没了。

  毕竟“啥啥社会”的断定因素,是凭借社会主要生产力来弄的。

  奴隶是主要的生产来源,便可为奴隶社会。

  封土建邦,庄园广布,撑起了国家存在,便为“封建社会”。

  但中华大地上,还从未广泛的使用过奴隶,将之作为生产工具。

  毕竟要真跟西方一个套路,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这些话怎么来的?

  厨师的老祖宗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去了商汤的地盘,五羊大夫百里奚也是被卖为奴隶,秦公以五张羊皮把他买回来,加以重用。

  ……

  由此可见,古代奴隶的确存在,但并非世世代代固定死了阶级,还是有可能实现青云直上,脱胎换骨的。

  可惜在原历史上,西方崛起后掌握了话语权,培养起来了大批量的舔狗公知,最后才把这理论硬是套用在了中国身上。

  当然了,朱见济突然想到这一点,也不过是发一发相应的牢骚打发无聊的开会时间,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