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章人多瞎胡乱_大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孔子至齐尝访焉。”

  所以,于山也知道李副院长为什么高兴,周时自无人识,后李斯识其八,叔孙通识其十三,而李副院长虽然站在了历史巨人的肩膀上,但能够轻易的认出几个字,也是很厉害的。

  “这个字是禹,如果引申猜测的话,禹字后面的这个字,很可能是王字,而刚才那个水前面的字,很可能是治水,这很可能说的是禹王治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大禹治水,难道这又是一个夏本纪?”

  李副院长很快,就忘了其他事情,蹲在车厢跟前,研究起石块上的文字。

  “哈哈,我知道了,这跟岣嵝碑文很像啊,如果这样来翻译的话,我认识的字就不是十几个了,而是几十个。”刚开始的嘟囔的李副院长很快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李,你在这里发什么疯?”这个时候,一名教授从这边走过,正好看到李副院长蹲在那里,没有任何形象的大笑。

  “老赵,你快过来看看,看我发现了什么,这是夏篆,内容跟夏本纪和禹书、禹贡的一部分相似,我已经认出来了不少自己,可惜太过零碎了,增加了辨识的难度。”李副院长看到了那老教授,立即兴奋的喊道。

  “夏篆?有多少字?”老教授快速的跑了过来。

  “咦,你排列出来的,还真的跟岣嵝碑文相似。”老赵也趴在地上,研究起了那些石块。

  于山听他们说了两次岣嵝碑文,也十分感兴趣,他掏出手机,搜索了一下,果然有这方面的记录。

  衡山岣嵝峰有“岣嵝碑文”七十七字,算是先前发现的夏篆最多的一个地方,加上前人发现的,总共一百一十七字。

  至于衡山《岣嵝碑文》,最早见诸三国魏人张揖选编的《广博》一书,内有“岣嵝峰上有岣嵝碑”之句。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一文中,也记载了“禹碑皆蝌蚪字”的内容。

  岣嵝碑记录了大禹受命于舜帝,从冀州出发奔波四方,随山刊木,导水入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治平了洪水。

  岣嵝碑的内容与《禹贡》的文章一致,与《史记》中的《夏本纪》篇中关于大禹治水的历史内容十分吻合。

  另外,与保利集团收藏的青铜器[遂公盨]上的大禹治水的铭文,很接近,但从字体上看,岣嵝碑的铭文要古老许多,辨认难度大。

  其实,辨识难度大完全是因为发现的文字太少,就像刚才李副院长,单独的一个字,他不认识,但是一句话当中,只要认出几个,其他就能够猜到。

  看着李副院长和赵教授有点疯魔,于山赶忙提醒,这里而可不是研究这个的好地方。

  果然,于山一提醒,政治觉悟十分高的李副院长,就有了警惕之心。

  夏篆在哪里出现,都是会造成巨大轰动的,而他们一个院校,虽然也算本科,但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