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技改缓慢_当首富从买亏损企业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半个月后能生产?”

  “不是。”田建苦笑,“那才是关键,确认材质后,然后确认各项参数,无误后才能调试机器,按照参数进行生产。”

  甘笛放心了,这样时间或许他都破产了,“好好干吧。”

  配比、打卷张力,断裂强度,断裂伸度,没有相关强度参数,和田建估计一样,搞到的样品消耗非常快。

  经过双面机织造,国产氨纶制作的白坯布,试验品一言难尽,不算后续烧毛、退煮、漂白、丝光等后续处理,单单高延伸性就很难保持稳定。

  杜联的莱卡成品有其他问题,双面机开动,老纺织人明白声音没问题,拿到白坯布,高延伸性没问题,坑洼不平,应该是和棉纤维配比问题,当然大规模工艺改造是另外的问题,总之,从良品率上看,杜联公司是绕不过去的一环。

  其他试验品更差,金属棉定型没问题,透气性差,毛彪看一眼就摇头。

  羊毛绒絮片因为羊毛缩率较大,不能定型。

  “涤纶怎么样?”

  狄茂典感觉氨纶获取困难,退而求其次,涤纶本身为长丝结构,延展性适中,可以一试。

  加涤纶棉坯布,毛彪拿水冲洗几次,“不说保暖性,这玩意洗次数多了就起球,忽悠一次行,老百姓回家一洗,口碑就坏了。”

  “是啊,必须按照甘总说的,而且要满足人们美好生活。”

  毛彪眼光很准,所以取消进一步研究,然后继续试验。

  “甘总,这样下去不行,已经试验上百次,咱们缺乏资料,盲目上马,试验种类太多,很难达到高延伸性,只有氨纶纱感觉有戏。”田建一直住在公司,进行试验,举起一张坑洼不平的白坯布,“虽然氨纶便宜,但莱卡质量好,成品率高,生产成本可能更低。”

  59年杜联首先实现干法纺氨纶的工业化生产,国产氨纶89年是引进东洋纺织株式会社干法纺丝氨纶生产技术,没法比的。

  现在困难回到原点,第一自研的话,如何能够稳定得到莱卡。第二,即便有杜联公司的莱卡,工艺改造要到什么时候,资金压力大。

  “大家笑一笑嘛,按部就班生产,我要批评田建,你要注意身体,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现在氨纶材料已经确认,还有什么难题?”

  这才是甘笛喜欢的花钱方式,大家一起努力,做事业,然后努力却不得法,最后破产。

  “进口渠道不稳定,国产氨纶纱需要等待时间过长。”

  一句话,想要技改成功,要加钱。

  “公司还有230万,不够就加钱加塞,砸上去,不要怕多花钱。”甘笛越看田建地中海发型越觉得顺眼,这家伙光花钱,一点没有浪费。

  狄茂典反而踌躇不前,田建不敢再反复实验,其实基本上只有氨纶符合条件,可是参数问题,自己工艺改造确实有难度。

  “甘总,是否需要请教专家?”

  “自力更生,而且专家琢磨明白,估计要2个月后,得不偿失。”甘笛连忙否决,好家伙,一个专家在把公司盘活,我受得了嘛。

  “先把样品做出来。”

  连续几天奋战,田建感觉越改越有问题,要达到董事长要求兼顾更保暖、更弹、更薄,或许是难以企及的高度。

  “甘总,实验失败了。”

  “没事,我看看你们的作品。”所有事情回归正轨,一件技术革新是需要大量经验和材料、工艺结合,量变产生质变,肯定是要砸大量资金。

  甘笛一时间心情大好,多花钱的好员工。

  甘笛好奇拿起一件内衣,和他记忆中的保暖内衣差距太大,放松下来,仔细拉扯,自言自语:“原来不是多层的。”

  “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实验尽管做,不要管钱和材料的问题,我会解决,你们尽量实验。”

  甘笛热情的鼓舞大家,逐一和他们握手表示关切,“狄总,不要过于担心,不断的尝试,希望就会出现。”

  即便他鼓舞实验员再接再厉,参与研究的一线员工也略显失落,除了实验室人员鼓舞后能够保持水准,得知未来坎坷员工们又有摸鱼趋势。

  一切大好啊,甘笛不在关注,骑上宝马凤凰,去接老四放学,回家吃饭。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