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九章 横担降龙式_重生之国术无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此同时,李灵素口中说道:“什么是身体直立如柱?那就是头悬如顶天,足立如入地三尺,这气力从腰出,下到脚,上必须出于手。四肢出筋骨随,肾气现。顶天立地接天地气。可见这是身体内外气的练习。这也是天人观念,天地人相合,形正、心正、气正,三正天地气合于身。”

  “至于说两眼平视半垂帘,则是放松身心,精神内守,更好释放经络气,发动气机。”

  “两手劳宫相对,徐徐升起与肩平,两手劳宫慢慢相合曲肘,双手心相合。”

  “这个是利用了关键穴位激发感应的原理,目的在于激发气。劳宫是非常重要的内外气通道。经络穴位左右合必开其中穴,激发檀中行气。经常做,两手劳宫与肘都有气在互相吸引与牵扯的感觉,同时檀中穴处与双手心也有相通的体验。”

  李灵素话音一顿,接着说道:“易筋经为什么叫做易筋经,除了道明了此经的本道,更是说明了其充满了天地至理。”

  楚浩点了点头,这到也是,易字在华夏本就有比较崇高的地位,比如说易经,更是如此,相传是从伏羲观河图洛书所创。

  夏朝书《连山》,商朝书《归藏》,周朝书《周易》。

  可以说自从有了华夏文化开始,就有了易经的存在。

  易经是华夏人民解释天道转运,社会和自身祸福旦夕的经典。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被誉为是群经之首。

  “而这个的机理在医学上也有解释,外经雷公曰:请言心主之经。岐伯曰:心主之经即包络之府也,又名膻中。心包经之荣穴在劳宫,募穴在膻中。”

  “就是说劳宫又引通心包经的作用,而心包经之气血是在檀中聚集的,从经络气走向上看,劳宫之部位之气沿着心包路线充实于檀中,这是人体的自然机能。那么,加强劳宫天部之气,必定增加对心包经从手心到檀中的气血回流,使得心包经的墓穴汇集更多更强的心包气血。”

  “人一身,心主之。养身,不过养气血。”

  “练习功夫么,也不过强气血。那么关键是从何处入手?这个易筋经显然是从主要处开始。这里也最容易激发,也是养神之处,可以说立足非常巧妙。也符合黄帝内经的气血论述---气血相依。何况兼顾了神。气聚则神足,神是以气和血作为基础,所以很容易体验到气血和精神的关系,还借助气血最丰富的上肢展开激发导引。”

  “而且武林中有句话,筋长一寸,力大十分,而同样中医界也有句话,那就是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也就是刚才所说的,筋的增长,带动了心脏和血液的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