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斩尽天下不平事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落不到。”

  叶留宗叹息一声,说道:“如果是单单是你我兄弟,倒也好说,咱们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银子,而今海禁大开,咱们想办法混到南洋去,怎么也有一口饭吃,但是下面兄弟怎么办?”

  “朝廷重开银矿,我打听了,我们这一代的税额乃是五万两,而少阳,少亭这两个坑,乃是附近最大的坑,最少要分一两万两的定额。”

  “更不要说,那些太监各方打点的孝敬钱,没有个小十万两,是下不了的,但是这两个坑现在情况如何,你们都知道,你觉得官家开矿,定额不够会怎么办?”

  叶希八脸色苍白,说道:“包赔。”

  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他看到是一个大矿开与不开。国家政策方面的事情,估计叶留宗视若性命的少阳,少亭两坑,朱祁镇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所以,他对具体开矿的章程,其实也不是太了解的。

  大明开矿,虽然派太监或者官员主持,但是请注意,这些人他们不会直接负责矿产的生产的,而是转包给商人,然后就定定额,然下面每年交上来多少税。

  几乎于包税制。

  开国之初,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能产多少,不敢欺瞒上面,自然是有多少上交多少了,但是后来却不一样了。后来很多人都分大帐小帐。大帐自然是朝廷的,小帐是他们自己的。

  所以,上报的数目,就有意无意的在一个数字稳定下来了。

  而这个数字就演变成定额了。

  而矿产的生产一般是越往后,规模越大。生产的数量也就越多,定额固定后,下面的人分得也就越多。

  当然了,朝廷大员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让下面多沾便宜。虽然水至清则无鱼,但也不会将鱼养的太肥了。

  每年想要完成定额,其实也很辛苦的。这种上下之间博弈,也让定额数量越来高。

  从闽浙一带的银矿,从国初的数千两,发展到而今的十万两上下,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的。

  但是也不是没有年份,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完不成定额的时候。

  完不成怎么办,就是包赔。

  反正朝廷是要这么多钱的,你们产不出来,就是买儿买女也要为朝廷补上这一笔钱。

  这样一来很多矿工之惨,根本是惨无人道。

  而且这一片山都是朝廷封禁的。不许百姓进山,就是为了防止盗矿。这样的情况之下,大部分矿工是逃不了的。

  即便是逃了,他一直在矿上,又有什么生存能力啊?

  当然,叶留宗这样说,也不是他多高尚,因为他明白。他们三个人即便携带重金,到了南洋就好过了。

  说实话,大明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有王法的,但是海外才是真正没有王法的地方,他人生地不熟的,又带着钱去南洋,他估计他非要夹着尾巴做人才,才能活下去。

  但也仅仅是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