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

  不是因为周忱多好,而是因为国家多事。

  在国家多事的时候,朱祁镇不想在高层人选上做太大的改动,原因无他,内阁每一个人身后都有一大批人,换一个人,下面不知道多少人会受到影响。

  大战,财政危机,洪水,旱灾,各方动荡,这一件件大事,让朱祁镇易相计划,胎死腹中。

  只是而今这个内阁也到了不调整不行的地步。

  周忱,胡濙,王骥年纪都大了。剩下陈循,江渊,王永和三个人称为处理事务的主力。其中陈循六十五岁,也算是上了年纪,江渊五十岁还算年轻,至于王永和以治水之功入阁,却在众多阁臣之中叨陪末座。他的资历比江渊还浅薄一点。

  不过,这几年水旱不常,他分管工部倒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但是总体上来说,内阁成员的能力,比之前的杨士奇,杨溥,曹鼐内阁都弱了一档次不止。

  而今周忱去了,由谁来接任内阁首辅也是一个问题。

  王骥年纪比周忱还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去了。而今王骥而今明显是为罗通占据位置,想将他这个大学士的位置留给罗通,让他政治思想能够延续下去。

  至于胡濙的请辞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一方面固然是胡濙年纪大了,而且不大在乎政治权利,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胡濙很明白的感知到皇帝已经成熟了。

  虽然当今与太宗皇帝当地风格有些差异,更喜欢绵里藏针。但是作为一个大权在握的皇帝,当年顾命大臣,还有自己识趣一点的好。

  在太子日益年长的时候,朱祁镇同意了,不过他没有放胡濙还乡,而是让胡濙带带太子。成为太子太傅。

  朱祁镇不指望胡濙能教太子什么,他最喜欢让胡濙教给太子的是养生之道。

  朱祁镇深刻的了解到一点,那就是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也深刻明白了当初宣宗皇帝驾崩的时候,太皇太后心中的担心与惊惧。

  让一个当上皇帝,只需登基而已。

  但是如果将一个培养成一个会合理使用皇帝的权力,真正的掌控整个大明王朝,却需要很多年。

  除非天赋异禀,没有十年是不可能的。

  毕竟皇帝与大臣或许地位上有差别,但是想想就知道,文官顶层大佬,哪里不是身经百战杀出来的。

  能力手腕都是一等一的。

  朱祁镇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内阁大臣,反而组建了一个二流人才的班子,不就是有些人压不住,说不服吗?

  区区一个几岁孩童,如何能在这个权力争斗上占据上风。

  而整个大明的体制都是围绕着皇帝来转,也个不能履行正常皇帝职权的皇帝,能维持现有局面就不错了。

  哪里还能将大明更进一步。

  所以,朱祁镇对太子别的要求可以退一步谈,毕竟将来有的时间调教,但是有一点,却一点要从培养。

  就是如何养生?要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