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倒不是他对藏传佛教有什么兴趣。他是标准的儒家子弟,子不语怪力神。只是他也知道,藏传佛教在藏区的统治地位。

  在政治方面表示一下欣赏就行了,私下里却未必想多接触。

  他这样问,却是在选外交官。出使乌斯藏的外交官。

  元明清三代对西藏的治理上,是有连续性的。

  元代确立八思巴对西藏的处置权,明代因俗封各级僧官,所以明代出使册封,多用喇嘛。

  这也是一个惯例了。清代则更进一步。

  于谦想要派人去了解一下乌斯藏,虽然不是正式使节,但还是按照惯例,想选一个喇嘛,到了乌斯藏也好说话。

  李文说道:“西宁就有一位高僧。葛藏禅师,而今就在西宁休息。他本就是西宁当地人,多次奉朝廷之命去乌斯藏,并在北京修行了一段时间,而今年老,就回到了故乡的寺院,想要终老。”

  于谦对李文的话,倒是未必相信。

  他估计让这位高僧回乡的原因,并不是年老,而是当今对佛道的态度。

  当今不宠信一些佛道,当今掌权之后,北京城之中没有多一处寺院,即便有新增的寺院,也没有来自皇宫的捐赠。

  毕竟想在北京城内建立寺院,没有皇帝点头是万万不可能的,北京大部分土地都是皇帝官府的。

  朱祁镇虽然没有一副禁绝佛道的样子,但是却摆出了,你们想信就信,但是要让政府或者皇室在某些事务上做出表示,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样一来,北京佛道发展趋势就被压制了不少。

  道教到还好,毕竟道教没有那么大的传教建寺院的动力,而且北京又不是没有道观,白云观不就是吗?

  但是佛教却被压制住了。

  在宣德年间,以及正统初年一座接着一座建立寺院的场面就不见了。

  喇嘛因为特殊的政治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撼动,甚至喇嘛庙还被朝廷拨款维修。但是更大的发展却是没有了。

  在朱祁镇看来大明养喇嘛,就是为了安抚乌斯藏。态度到了就行,更多的倾向却是不可能,更不要说,朱祁镇大多数时间都饱受财政危机的苦楚。如果让他给阐化王加一个尊号什么的,朱祁镇没有不愿意的。

  但是要让朝廷掏钱,却是想都不要想了。

  这样的情况之下,喇嘛教在北京能有多大发展。

  这位葛藏禅师,从北京回乡也是自然的了。

  于谦立即让人去请葛藏禅师,李文见状自然告辞,随即准备去其他卫所召集各官员到西宁来。

  而葛藏禅师也不敢拒绝于谦的召见,一会功夫就到了。

  歌藏禅师身披有白色条纹的袈裟,看上去也有几分宝相庄严,看上去比于谦好年轻几岁,也不知道真年岁不高,还是保养的好。

  于谦先与葛藏禅师谈经论道,于谦虽然不虔心佛教,但是也并非没有读过佛教,毕竟而今的儒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