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五章 礼乐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礼乐

  朱祁镇没有立即回应李贤的话。

  默默想着大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面目。大明国家现状,已经所谓的以礼治国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要明白儒家为什么多年是主流学说,就要明白儒家统治核心的礼乐,倒是是什么东西?

  乐主同,礼别异。

  用现代的话说,乐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礼是解决社会关系的问题。

  古代有很多段子,似乎听某个国家的音乐,就能断定某一个国家的兴亡。这个逻辑是怎么落实的,首先就要明白,乐到底是什么?

  儒家认为乐由心生。

  在没有文字之前的时代之中,某一个地方的音乐是最能反应当地情况的。

  因为当时的人并不作伪,就好像是原始部落的人们,围在篝火边唱歌,他们所唱的歌,就是反应他们的情况与诉求,以及他们的对美好与恶毒的区分,这就是价值观。

  而人与人相见,会做出什么样的礼节,却是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所系。

  比如见到父母怎么办,见到上司怎么办,见到君主怎么做?

  等等。

  所以,儒家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修礼乐。或者说制礼乐。

  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一套礼乐并非是儒家所创造出来的,他都是有所本的,是在原来人们所体现的礼乐之中,将一些不好的,过于低俗的东西,给去掉。就好像是孔子修诗三百一样。

  创制出一套,体现当时价值观与社会关系的礼乐,并将他推广开来。

  后来,因为人们都识字了。人们更多将价值观渗透在文字之中。乐的价值就大大降低,所以礼就成为了儒家治理天下的核心要素。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以孝治天下。

  就是由可以看见的,基于人类本身情感的孝,引申出忠。很简单概念,即便不认识字的人也能懂。但忠孝两个字,却是维系一个大国的根本要素。

  为什么儒家一直兴盛不竭。

  几乎每朝每代都要用儒家,却更是中华民族政治上的早熟,这个早熟的成果就是大一统。

  如果看看世界历史就知道,很多国家的范围都是限制的,中华民族是独一无二在两千年前就奠定了现代的版图。

  但是如果从高层来看,似乎军队与政府政府与地方的制衡关系,是完美无缺的。似乎这样一个从北方到南方需要走三个月的国家,在这种统治模式之下,是非常恰当的。

  其实不然。

  如果伏下身子从底层去看,就会发现这种统治的网络太稀疏,太普通。甚至给人一种一扯就破的感觉。

  单单是军事上的作为,是决计不足以维系这一个国家的。

  所以,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都是建立在人心之上,建立在礼教之上,建立在价值观之上的。

  而今再听听清末理学家倭仁这一句“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