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争论_战国赵为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的结论。

  “寡人以为,换将之事,暂不可行!”

  赵丹话音一落,大厅之中所有人的脸上都出现了惊讶的神情。

  赵丹的决定,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竟然——不换了?

  赵丹看着面前这五张惊讶的脸庞,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换将?换个屁啊!

  我可是从后世来的人好吧,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好吧。

  换赵括?脑子被踢了才换赵括。

  赵丹的这一个决定让本以为必败的蔺相如喜出望外,连赞大王英明,但另外一边的平原君赵胜可就坐不住了,忙起身道:“大王,臣以为——”

  赵丹摆了摆手,打断了平原君的话:“我意已决,平原君不必多言。”

  赵胜楞了一下,还想要再说些什么,但此刻身边的平阳君赵豹突然拉了一下赵胜的袖子,赵胜只好无奈的坐下,但脸上那种不服的表情却是一望可知。

  赵丹看了一眼赵胜,哪里不知道自己这个目光短浅的叔父心中不满?但如今可是国家大事,赵丹还真是懒得去理会赵胜的这点小情绪。

  其实赵胜还是运气好,如果赵丹提早几天穿越,赵胜这个相邦都没得当呢。

  但很显然,公族派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认输的,只见赵丹的另外一名叔叔平阳君赵豹在劝阻了赵胜之后,自己开口了:“大王,今若不换将,而廉颇亦死守不肯出战,则此局何解?”

  另外一名公族派的上大夫楼昌也道:“大王,今国中之粮不过可供全军半年之食,若仍坚守不出,则秦军不必出,我军自败也。”

  赵豹和楼昌说的其实就是一回事,那就是赵国的另外一大危机——没粮了。

  这里就要说一说赵国这个国家内部的情况了。

  相较于其他六国来说,赵国的国土虽然这时候并不小,仅仅位于秦、楚两国之后,是战国七雄之中第三大的,但是赵国能够用来种粮食的地方,其实并不多。

  先看北边,赵国北边的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以及代郡这五个郡都是从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就是楼烦和林胡手中夺来的,这些地方都是草原,面积加起来差不多是整个赵国面积的一半,但只适合游牧部族养马,不适合耕种。

  而赵国的中部,则是有“天下屋脊”之称的太行山,在山上种粮食?这想得有点多。

  剩下来的地方,也就是赵国国都邯郸所在的东南部平原,这一带才是赵国的主要粮产区,而且由于面积的缘故,产量也相当的有限。

  除了地形之外,赵国的国民也不喜欢农耕,司马迁在史记里就明明白白的说了,赵国人是“人民矜懻忮,好气,任侠为奸,不事农桑。”《盐铁论》里面也称赵地“民淫好末,侈糜而不务本”。

  这翻译成白话,那就是赵国人脑子只有打架和做生意这种东西,而且追求享受,不喜欢脚踏实地的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