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四章 慕名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愿见也!

  马虎前次入山,也不知是否寻到湮石矿藏。”

  湮石,即为煤。

  汉书有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

  这里的石,就是煤。

  大汉而今所产之煤,如豫章、另有蜀中多地,大部分都是用来冶炼之用,亦有民间偷凿,用来做饭取暖。

  而南安当下天之严寒,除了粮草运输之事,如其中的汉中人,水土不服,难以抵御南中严寒之事,便使不少人生病,乃至于有人身亡。

  且出成都时,刘釜就有考虑,还专门让族兄刘杉,即刘氏亲眷专门寻买了不少草药,以做应对。奈何随着天气日寒,病者众多,隐隐有发展成为瘟疫之象。

  因此,刘釜不得不扩充伤病营,以隔离照料伤员。想要伤病兵士尽快恢复,除了营养食物汤药外,最重要的便是取暖。

  木柴有限,根据乡人指路,马虎便率领能抗严寒的夷人将士,往山林寻觅。

  但为大雪掩埋,便是寻觅困难。

  杜琼闻言,心中同样伤感。

  未战先伤亡,这对大军之士气,是个很大的打击。加上内忧外困之下,便是他这个军中主簿,也深感吃力。

  他搓了搓手,然后坐在刘釜下首,沉声汇报道:

  “今晨时分,马君遣人送来消息,经过十多日的摸索,今亦在灵关道附近,寻到一可疑之地,只待开采挖掘,便能确定……”

  杜琼说着说着,发现刘釜在拆开信件外的包裹,便是看到其上署名时,脸上泛过喜悦之色,更有出神之意。

  他目光一动,刘釜平日沉稳大方,便是平日间,亦少喜形于色。今之表现,却是异常。

  看来来信者果然非凡。

  而杜琼看向刘釜手中信件的厚度,又是一惊,此非书信,足可言之为书册!

  便在这时,刘釜但看过前几行,即将之放下,见杜琼的目光,解释道:“让伯瑜见笑了!釜见南阳好友来信,喜不自胜,颇有失礼。”

  来信不是旁人,正是刘釜主动深交的诸葛亮,这同样是作为刘釜大昏之特殊贺礼。看署名留言之日期,诸葛亮早四月即由南阳让友人帮忙邮寄,可中间不知发生了多少波折,到现在,方至刘釜手中。

  杜琼闻言,摇了摇头,道:“此间信件若是紧急,季安足可看罢,便是吾今日前来所言之事,也不急于一时。反正送信言说之人,尚在江州。但此人身份特殊,慕名而来,不顾严寒,即见奋勇军兵士相告,似有要事。

  但依吾之见,季安可派兵士相迎,其或能解吾等之忧也!”

  这下子换到刘釜惊疑了,孟达当前在僰道。便是州府来人,也不会走此路,过江州之地。当是为巴地,或为蜀外之名士,来拜见或投靠于他?

  一月之前,由成都到南安的路上,因刘釜大义平叛、加以州府不公之事传开,蜀地各处市井游侠,乃至于一些士子,纷纷前来效命。

  至于十一月中旬,即便山路不同,但足有九百人之多,可比去岁于襄阳,还要多的多。

  而今,这九百人正被重新设立为一部,当下正归泠苞率领,同处置后勤之事。而今大雪虽是封山,但每隔数日,依然有结伴者前来。

  这便是名望!

  而能被杜琼称之解大军之忧者,岂会是常人?

  反倒是诸葛亮信中之言,多为南中事,他事后可慢慢琢磨。

  刘釜问道:“伯瑜之言,让釜越加好奇,敢问来者何人?”

  刘釜的好奇心被顺利勾起,若是马虎于此回话,多半回卖关子。

  但杜琼平日威严,刘釜之问,他肃然回道:“便是得任师称赞,当世名义张机张仲景也!”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