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章 度辽战败_纵兵夺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单是因为他坐拥幽冀二州,也因为他的商队在无关卡的二州自由通行之外,还可以与塞外东夷北虏通商,亦能平安穿越战乱的并州与相对安定的关中,与凉州、益州、荆州进行买卖。

  只是连他所掌握的朝廷都因钱粮之事焦头烂额,更不必说旁人了。

  这不是个好时代,对所有人来说。愈加激烈的军争致使诸侯与百姓的关系更像义务,一切为了战争。

  种田、赚钱、挖矿、冶铁,甚至读书养马,都是为了战争。

  当然也并非没有桃园,比方说偏远的益州、交州,还有相对风雅的荆州,百姓的生活状态便要比哪怕幽冀都要好多的。除了凉州并州是自己和自己闹,关东地区一直是军争与冲突最为激烈的地带。

  这种时候,南方诸侯不向朝廷上缴赋税,便是有不臣之心。

  说实在的,掘坟盗墓的确是快速扩充军费的好方法,只是燕北不能用。

  不过相较而言,就算是不盗墓的燕北,也要比掘坟后的曹操富裕太多。

  他不扩充军费,他要扩充的是军队!

  不出意料,光禄勋扩四个校尉部的提议在朝中没有造成太大影响,裁撤北军也超乎燕北想象的顺利,甚至仅有大司农孔融提出异议,他认为光禄勋扩四个校尉部是可以的,但每个校尉部最好只增设员额七百……因为朝廷没钱。

  而裁撤北军五校那么顺利的原因也是一样,公卿的悟性还是很高的,既然现在朝廷的运行并未因缺少官职而受到影响,那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两千石呢?

  事急从简,这种时候人们反而认识到像燕北这样诸侯的军府官职较少而处事灵活的好处,官职也并非只能悬而不能改。

  在这一点上,种辑率军北走也是有好事情的。至少当初他在皇宫那样说燕北的坏话,不少人都在心里替他揪了一把冷汗,虽然在现今看来公卿也同样不认为前往辽东是多好的差事,至少他们认为燕北不像李郭那么野蛮。

  要知道,在孔融当着皇帝讥讽种辑之后,不少人都觉得燕北到现在还未杀人,种辑八成就是头一个了。

  但这场风波就像没发生过一样,种辑家小仍在邺都安好,他自己带兵前往辽东,甚至后来从太尉府上还传出燕北让他去安定高句丽的风声。

  这让朝中原本就正直的公卿松了口气,至少燕北不像传闻中那么暴戾;同时也让那些居心叵测的人狠狠地清醒了一下,燕北不像董卓,更不像李傕……这个大司马比他们狠多了。

  人们怕死吗?敢去对抗权贵的人通常都是不怕死的,利欲熏心早就让他们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那他们怕什么?怕无声无息地就死了。

  被董卓杀死,被李傕杀死,能让原本不闻一名的人突然便名声鹊起,甚至子孙后人都会在将来得到重用。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变得不怕死,可燕北呢?

  一声不吭就把人扔到北疆去了,就是死……也是死于外族作战,自己本事不精上,能留下什么善名?

  这可不是死得其所。

  燕北没空理会公卿是怎么想的,他正在大司马府看着书信,极力压抑着心头的怒火。

  度辽部在并州因西河、五原等地之事与南匈奴王庭交恶,双方交战,度辽部战败退回雁门,度辽将军姜晋负伤,希望燕北能让左贤王刘豹回匈奴王庭,弥合与朝廷的关系!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