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7章 道法异同_乾隆四十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会由一个以我们和本时空代表共同组成的委员会负责”

  当赵新念完这条,在场的半数人都是面色一变,目光纷纷往面无表情的陈青松身上扫,然后看向于德利时,发现那位也是一脸的云淡风轻。众人心说难道这两位是被赵王爷给收买了?好好的共和不搞,居然弄君主制这套!

  就凭赵王爷那套“神通”,虚谁也不能虚他啊。这位恐怕是既要挂着羊头,还得横跨军政两界揽实权,这特么以后他要想搞点事,谁制的住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赵新想搞点什么事,其他人也制不住。无他,北海镇的先天体制就决定了。而在前些日子参加了招待法国人晚宴的那些人里,有些已经忍不住开始遐想了,沈璇穿那套皇后的衣服,会不会是赵新在表态。

  “.委员会下设军事、民政、监察.,原则上任何人不得跨两个以上部门任职。如有相关意见,可在全体委员会上提请讨论。”

  好吧,当看到这一条,大家这才长出口气,心说赵王爷还成。军权他肯定要握着的,至于另外一个不知道会是啥。

  此时的陈青松其实也在观察在座众人的反应,说实话,他为了写这份东西,三个月来真是受尽了精神煎熬。为了给君主制找到合理解释,瘦五斤算什么,他都把自己给绕糊涂了

  话说于德利当初在和赵新结束那场海边谈话后,便专程去了趟富尔丹城,和陈青松谈了两个晚上。政体这种事,北海镇里最有发言权的,就是有过体制内经历的陈胖子了。最后两人商定,政体草案由陈青松来起草,于德利负责察遗补缺。

  跟赵新遇到的困扰一样,陈青松一开始起草方案,首先选择的也是共和方向;然而当他采用了西方政治哲学的概念来思考政体问题的时候,一个无法绕开的基本问题摆在了面前,即“政治的合法性”--也就是如何使制订的政体体制取信于民。

  为什么一部分人拥有统治权而另一部分人只能成为被统治者?某种特定的政治模式存在的理由是什么?

  从古到今,从东到西,尽管大多数的政治社会都是建立在非理性和暴力的基础上,但历代统治者都要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做出论证。被统治者对统治的合法性论证的信服,是政治社会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前提,古典社会中尤其如此。

  共和的原则是“天下为公”,也就是强调所有公民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力。当然了,士大夫阶层对这套是最喜欢的,因为这意味着“道统”又重回他们的怀抱,甚至连“治统”都能分一杯羹。宰相制和内阁制么,地主阶层挥斥方遒的时代又来了。

  然而对于刚从带清朝治下摆脱出来,连个大字都不识的广大老百姓,你告诉他如今变天了,你也能对朝廷的制度发表意见了,他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