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6章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求月票)_我的投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景行一脸不屑。

  如今李家城在内地还被各种奉为上宾,包括他的那些言论,被创业者、普通人奉为圭臬。

  长江商学院的企业家学员牛更生被李家城接待了三个小时,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

  付绩勋笑道,“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远景资本的资金,是不是大部分都来自于你自身?”

  付绩勋之所以这样问,其实通过聊天,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来,哪个出资人会由基金管理人这么瞎折腾。

  只有自己的钱,才能做到如此的任性。

  对方之所以不搞成家族办公室,表明完全是自己的产业,而是批着一张基金的皮,付绩勋猜测,这位大概是低调吧,不想引人注目。

  付绩勋还不是远景资本团队中的一员,夏景行也就没说实话,而是模棱两可回道:“很大一部分吧,可以由我们自身决定投资领域,退出时间等等,很自由。”

  尽管还是模糊不清,但这已经是付绩勋想要的答案了。

  他站起身,笑着朝夏景行伸出手,“夏先生,我愿意加入远景资本,一起做一个有特色、有追求的投资机构。”

  夏景行握着对方的手,微笑道:“欢迎你的加入。”

  口头协议虽然达成了,但还有职位、薪资待遇等细节需要谈谈。

  对方没提,但夏景行不能不提,或许对方就再等他开口。

  对方来会面之前,陈宏就已经打听清楚了。

  作为德丰杰中国基金的合伙人,付绩勋除了一笔不低的基础年薪,还有项目奖金,也就是基金的盈利分成。

  基金盈利部分的20%,归属投资机构,基金经理/合伙人又从投资机构盈利的那部分抽成几个点到二十个点不等。

  德丰杰原本给付绩勋开出的是十个点抽成,因为投资百度有功,升到了十五个点。

  夏景行直接给对方涨到了二十个点,也就是一支基金扣除管理费后,净盈利部分乘以20%,再乘以20%,也就是四个点。

  考虑到管理费的存在,实际还要低于四个点。

  看似不高,但如果能够运作两亿美元规模的惊蛰基金,在五年内变成十亿美金,净盈利八亿美金,扣除每年2%管理费后,付绩勋个人可以分红3120万美金。

  即使时间线拉长到五年,平均年收入也是六百余万美金,还不包括底薪在内,妥妥的高薪一族,比中小企业老板都强,还不用担心个人破产、债务问题等等。

  华尔街经常被曝出有年入上亿美金的基金经理,那可能是他帮助自家机构赚了十亿美金,帮助出资人赚了四十亿美金。

  除此之外,基金每年收取的那2%管理费,几乎全部用于投资经理出行的头等舱、五星级酒店等等开支了。

  在工作福利待遇上面,顶级的金融从业者那绝对是俯视其他很多行业。

  之所以搞这么奢华,一方面是少缴税,花干净了事;另一方面维持自家投资机构的逼格,利于业务开展。

  实际上,光收管理费,基金不盈利,拿不到盈利分成,那投资机构也开不下去,因为收支无法平衡。

  私募基金规模不大,管理费所以也就不多,而公募基金/美国共同基金那种几千亿规模的,整年亏损也饿不死,因为光管理费就很夸张。

  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经理/合伙人想挣大钱,就得拼命把操盘的基金搞盈利,而且是盈利越多越好,这样投资机构也跟着赚钱,背后的出资人也跟着数票子。

  大家都开心!

  除了委任付绩勋担任惊蛰基金的合伙人外,夏景行还给对方挂了一个远景资本中国董事总经理的职衔。

  可以理解为一个是实际职务,一个是军衔。

  对于夏景行开出的职位、待遇,付绩勋都非常满意。

  实际上,职务只是算平调,待遇也就升了三分之一。

  他更为看重的还是平台,一个更有利于发挥才华的平台。

  德丰杰的老外不信任黄种人,而夏景行却视他为海外同胞。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