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四十五章 御史们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吕公著几名奴仆。

  同时,李定唆使贾种民密奏赵顼,说苏颂有受托宽纵之嫌,也应收审鞫对。

  于是苏颂被从濠州被押送御史台,囚于三院东阁,并案合审。

  而大波澜只是刚刚开始,紧跟着,苏轼的麻烦来了。

  起源是他写给赵顼的一封谢表。

  元丰二年三月,苏东坡由徐州调任太湖滨的湖州,作《湖州谢上表》。

  其实只是例行公事,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巴拉巴拉巴拉。

  苏油自己就写过不少,这是官员履任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但是苏轼好死不死,在谢表后头夹上了几句牢骚话: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句中“其”为自称,他以自己同“新进”相对,说自己不“生事”,就是暗示“新进”人物“生事”。

  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立即摘引“新进”、“生事”等语上奏,说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

  这也的确是苏大嘴的锅。

  王安石变法期间,保守派和变法派斗争激烈,司马光和王安石,因前者给后者的长信中有“生事”二字,经过苏大嘴一番宣扬后,“生事”二字,成了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

  而“新进”,更是苏轼自己的发明,他曾在《上神宗皇帝》书里,说王安石“招来新进勇锐之人,以图一切速成之效。”

  结果是“近来朴拙之人愈少,而巧进之士益多”。

  后来也证明了的确如此,正是王安石提拔的“巧进之士”吕惠卿,把王安石出卖了,使其罢相。

  大苏的偶像神格已经凝聚,他的一句话,很快便会传播开去,影响是非常大的。

  于是,“生事”,“新进”,便成了新党的代名词和标签。

  新党众人,自然是恨之切骨。

  但单凭《湖州谢上表》里一两句话是不行的。

  ps:推书《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一本不错的晚明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