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7章 彼得辨马(本日两章均为科普)_我彼得三世,鹅国六边形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调教下逐渐加量训练一个月,在第30天的时候用蒙古马或者其他战马进行冲锋作战,这十分考验统帅的能力。

  训练代价太大,因此,蒙古马被彼得排除在了候选范围。

  那“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千里马存在吗?

  千里马经常出现在评书中,往往还是传奇故事中的重要配角,它们作为最顶级的坐骑是最强战将的标配,但评书都是唬人的,在真实的战场上这种千里马并不存在。

  到了21世纪,速度最快的马是纯血马和夸特马,它们的速度虽快,但在长途行军上没有太大优势,被彼得排除。

  阿拉伯马倒是长途和短途都在行,但它很少出现在战场上。

  阿拉伯帝国跨海远征伊比利亚半岛时用的就是柏布马,一点也不考虑阿拉伯马。

  马穆鲁克战士控制了埃及和叙利亚,他们对阵蒙古人还需要还专门从印度进口马瓦里马和卡提阿瓦马,这是因为阿拉伯马的负重能力并不强。

  21世纪阿拉伯马的平均体重是418公斤,马匹的载重能力最大是其体重的20%,一般就只能驮80多公斤的壮汉白板行军,白板的意思是不带任何装备,连马鞍都不带。

  如果把马匹的负重强行提高到20%以上,马就会出现呼吸吃力,心跳过速,肌肉快速疲劳等情况,在负重超过30%的时候马匹的速度就会降低三成多。

  阿拉伯马的块头较小,难以上战场,就连欧洲俘获它后,第一时间也是把它赶到繁殖场内,让它日夜操劳贡献精y。

  因此,阿拉伯马也被彼得排除。

  那森林马、沙漠马、圈养马呢?

  这些类型的马匹很多指标都超过了草原马。

  马熬过了冰河期,在艰难的环境中,马的祖先不挑环境,森林里有吃得就住森林,山地能活命就在山上住,甚至西伯利亚冻原也有所谓的冻原马,形成了普氏野马、欧洲野马、森林马、冻原马四个原始马分支。

  但论起野生,各种性能出色的马匹都是定居文明国家的产物,很多名马都是在马圈里长大的。

  21世纪速度最快的纯血赛马就是混合了阿拉伯马和欧洲冷血马的马匹,和蒙古马等草原马相比,它们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速度优势。

  耐力最好的布琼尼马也是苏联培养出的圈养马。

  大名鼎鼎的汗血马则出自大宛国的马圈中,中亚民族为了给汗血马等著名马匹提高生活质量,还用专门的羊油、鸡蛋点心。

  马匹圈养的好处就是加料加营养方便。

  在中世纪为了给战马补充能量,骑士老爷和贵族甚至要给战马喝葡萄酒,唐朝也有喝酒的名马,北宋的战马还要额外加糖和油,就连蒙古马也需要加盐和粮食当补充。

  根据畜牧学的统计,休息中的马每天需要25克盐,中等劳动强度下的马匹每天需要55克到65克盐,长途行军这种高强度劳动马每天需要上百克盐,圈养的马匹营养更好,性能也会更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西大马是上好的重骑兵马匹。

  欧洲冷血马、重型马,这些马的速度较慢,但载重能力很强。

  北欧著名的日德兰马就是森林马在12世纪产生的后代,目前这种马身高1米5到1米6是一种不知疲倦很能干活的挽马。

  布拉班特马,也即比利时重型挽马,这种马力量非常惊人,创造过两马双骈将7.7吨货物拖动2.18米的记录,相比之下蒙古马更不给力了。

  蒙古马三马曳车的极限才是500公斤。

  法国和比利时交界的阿登森林地区也出产一米5的阿登纳斯马,也是一种很给力的森林马。

  彼得默默地在心中把日德兰马、布拉班特马和阿登纳斯马划入了猎物范围。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