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章 宋濂的天下之问!_大明:开局错把朱元璋认做了爹朱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林想起了那个在大学里对自己极好的老教授。

  上一辈。

  他人生最快乐的日子便是大学。

  在校园里可以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又能研究喜欢的历史,累了还可以看看青春靓丽的小姐姐,算是无忧无虑。

  他最大的幸运就是有那位老教授的教导和照顾。

  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业上,由于这位老教授的存在,大学生涯是他上辈子近三十年的人生中,活得最轻松的一段日子。

  细细看来,宋濂和那位老教授倒是有几分相像。

  朱林熟读大明历史,自然知道宋濂在大明史上是什么样的地位。

  严格意义上说,宋濂算不得是开国功臣,但其在元朝拒绝征召,隐士独居,到了大明立即出山积极辅助洪武大帝,对大明影响极深。

  尤其是朱元璋前七子都曾受过宋濂教导,深受其务实淳厚的风范影响。

  就连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的朱棣登基后也试图为他以及其族人平反,只是被一帮从龙之臣反对了。

  直到死。

  宋濂也没为所受的委屈向朱元璋抱怨过什么。

  漫漫历史中。

  总有这样一批文人坚守着底线,恪守教育理念,而他们所守的也正是现代几乎缺失的文人风骨。

  朱林看着眼前的宋濂很感慨。

  根据历史。

  再过一年,宋濂就会因为孙子宋慎牵涉到了胡惟庸反案而被流放,而他还没有到流放之地夔州(今重庆)就病死途中,堂堂大明文人之首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宋濂为官清正,更是精通教育之道,如果有这样的人一直存在,那么大明的开化程度也会大大提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发展绝对要靠教育,而宋濂就是这样能推动教育的人。

  此时的大明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算是文明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了,但国民文化程度依然很低,想实现国家真正之飞跃,教育之路任重道远。

  朱林虽然目前只想做生意,但他更明白一点,要想把生意做大,就必须有一帮较高文化程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还有一年。

  宋濂就要被流放。

  虽然洪武大帝爱民如子,可是和历史上的这些封建帝王一样,骨子里还是喜欢推行愚民教育的。

  愚民之策对国家稳定是有效,但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却是致命性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两百年后女真几百万人打进关内,老百姓反抗,除了那些极为爱国的将领官员带领着,其他普通老百姓其实对于对国家民族的事务并无所谓,反正换了谁不一样是种田纳粮。

  但朱林清楚,如果自己一点事都不做,两百年后,华夏又将陷入文明黑暗和列强欺辱之中。

  不行!

  作为一名生长在现代红旗之下的国人,他怎能坐视不理?

  华夏需要教育!

  百姓需要开化!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改变将来华夏悲惨命运的想法。

  穿越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