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36章 那些少年!_从八百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1年1月23日!

  一个整个中国都需要铭记的一天。

  在这一天下午,中日双方都出动了自己所能动用的空军力量抵达石牌上空。

  只是,没有一架战机能向下方阵地投下炸弹。

  因为,他们奉命支援的石牌中央阵地高家岭和八斗坊一带,中日双方激战到距离近乎脸贴脸,从高空中望下去,土黄色和深蓝交织于一起,别说威力巨大的航弹,就是一枚小小的手榴弹砸下去,也极有可能将中日双方步兵同时炸飞。

  尤其是高家岭,双方在这道山岭上十几处阵地上,已经开启了刺刀见红的白刃战模式。

  日军用舰炮和山炮摧毁了山岭上大部分工事,因为横山勇的命令,激战一上午的第11师31团弹药竟然消耗大部分,而又因为后勤补给动作稍慢,在日军持续强攻下,亲自在一线指挥的那名上校团长果断命令全军上刺刀。

  而对于亲自上一线督战的村上起作而言,伤亡数字同样不重要,只需要攻克石牌,什么39师团、野沟支队、针谷支队遭受重创的丑陋尽可以被忽略掉。

  中国人被迫用上白刃战,正是帝国陆军展示武勇的好机会。

  正是在中方被迫日方求之不得的背景下,在23日下午,高家岭战场爆发了整个中国战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刃战。

  中方最开始投入的兵力是一个被打成半残的步兵团,连同其陆军上校团长及团部文职人员在内,也不过1600人,但随着战斗白热化,奉命赶来的32团也全军投入战斗。

  由于双方已经绞杀成一团,新赶至的32团手中纵算有枪有弹也无法使用。

  “人死卵朝天!不都是一个肩膀扛颗脑袋,一刺刀下去,日本人也是肉体凡胎,不一样要完蛋!”那位已经年近45的32团陆军上校发出一声怒吼,带着2500名官兵冲下山坡。

  而日军方面,则同样投入了一个步兵联队接近3000步兵。

  所以,从中日空军俯瞰的角度,整个高家岭山坡上,全是黄色和蓝色的交错,所谓的空中支援,在这一刻只能变成空中观察。

  整个战场上,除了零星响起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根本听不到一声炮声,尽是令人牙酸的刺刀碰撞或是刺刀和骨头摩擦的声音。

  中日双方士兵皆杀红了眼,刺刀弯了,那就拎着步枪当棍子,步枪砸断了,那就用石头,用手榴弹,用手指抠,用牙咬,用上一切可以攻击对方的器具。

  11师虽已经是中方精锐部队,但那只是在中方军队序列里,尤其是在拼刺术训练上,其实是不如他们对上的这个第13师团步兵第104联队的。

  而且在身体素质上,11师有不少是这半年才招募来的少年兵,年龄不过十六七岁,身子骨还没完全长开,加之伙食远不如日军,往往一名日军

  请收藏:https://m.it4be.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